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0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旁若無人。養直驚愕,問所從來,答云:「羅浮黃真人,以 公不好世人之所好,炁母已成,令某持丹度公,可服 之。」袖中出一小合藥,黃色而膏融。養直遲疑間,道人 曰:「此丹非金非石,乃真炁煉成,疑即且止,俟有急服 之。」出門徑去,俄頃不見。養直以丹置佛室,後與客飲 醉後一夕暴卒。所親記道人之言,亟取丹視其堅如 石,磨以飲之即甦。自此康彊異常,齒落者復生,髮白 者再黑,目枯者更明。紹興十七年歲旦日,與家人酌 別,且告辭鄰里。二日,東方未明,披衣曳杖出門,行步 如飛,妻拏奔逐,僅能挽其衣,則已逝矣。

《玉照新志》:紹興辛酉冬,仲信兄客臨安,嘗觀是歲南 郊儀仗於龍山茶肆。忽一長鬚偉男子,衣青布袍,於 稠人中歎息云:「吾元豐五年遊京師,一見之後,不曾 再睹今日之盛,殆與昔時無異焉。」仲信知其異人也, 亟下拜俛興,已失之矣。

《續文獻通考》:「李氏子,平陽獨嶼人。紹興末,以游蕩不 容於父,遇一方士,將以東遊,不移時,達樂清孝義橋 下,去家已三百餘里矣。辭不能進。方士出一小鏡使 窺之,恍然抵一山寺,俄而如夢覺,視其僧舍,則已在 靈巖寺矣。」

魯應龍《括異志》:有人好道,不知其方,朝夕拜一枯樹, 輒云:「乞長生。」如此二十八年不倦。一旦木生紫花,甘 津如蜜,食之即僊去。

《墨莊漫錄》:安惇處厚初謫潭州,過儀真,見客河亭,有 一丐者,遽前自言有戲術,願陳一笑。安心異之,欣然 延禮。丐者求一硯及素筆幅紙香爐,乃取土以唾和 呵之,成墨矣。又取土呵之,悉成薰陸,焚之芬馥。乃研 墨謂安曰:「吾不能書。」命小吏持筆題詩曰:「佳人如玉 酒如油,醉臥鴛鴦帳裡頭。咫尺洞庭君不到,長生不 死最風流處。」厚讀之不曉,自以無嗜欲久矣,豈有佳 人如玉,醉臥鴛鴦之事乎?且謂洞庭君不到,是謂我 不可僊矣。遂謝丐者,與酒一壺,一飲而盡,長揖而去。 安行將過洞庭之日,被命鑄消官資,放歸田里,乃悟 前詩之異,丐者必異人也。詩中似隱神仙祕訣,人不 曉耳。

「辟寒」建康府城之東郊壇門外,嘗有一人,不言姓名, 於北面野水構小屋而居,纔可庇身,屋中唯什器一 兩事,餘無他物。日日入城乞丐,亦不歷街巷市井,但 入寺觀遊,逍遙而已,人頗知之。巡司以白上,上令尋 跡其出處而問其所欲,及問之,亦無所求。時盛寒,官 方施貧者衲衣,見其極單,以一衲衣與之,辭不受。強 與之,乃轉以與人。益怪之,因逐之,使移所居,且觀所 向。乃毀屋移於元武門西南。內侍張某果園多荒穢, 亦有野水,復於水際構屋居之。時大雪數日,園人不 見其出入,意其凍死,觀之,見屋已壞,謂果死矣。遂白 官司,發屋視之,則見熟寢於室中,驚起,了無寒色,乃 去,不知所之。

董風子者,不知其鄉里,事母至孝。以乾道元年暮冬 過岳陽,夜宿黃花市,遇同店一叟,破巾單袍,而貌若 嬰童,絕無饑寒之態,吟哦詩句,油然自適。董識其異, 就坐於傍,問所從來,殊不酬答。良久再扣之,始微笑 云:「我俟子多日矣。」遂挽手同出寺西旗亭中,買酒三 升,諭酒家僕不用煖熱。董起白言:「某平日骨寒,雖當 暑盛,亦去綿衣不得。況今臘月,若飲冷酒,定足喪命, 惟先生諒之。」叟云:「毋慮。」董不獲已,強進半杯,便覺四 肢和暢。及再飲盡,脫其衣,移時出到大樹下,授以《至 道之要》。董整襟再拜曰:「敢問先生姓氏?」曰:「吾本東晉 抱黃翁也。知君孝通於天,故來相見。」語罷,陰雲四合, 迨於開豁,失叟所在矣。

《蘇州府志》:「宋王大猷,朐山人。乾道間仕忠翊省幹,來 居中街路,忽夢神授養生之道,自是虔志事神。月朔 朝禮,值純陽誕辰,齋百道士,齋散,一道人至,黧面跣 足,弊褐片巾,遍體瘡痍,而略無穢氣。大猷禮之,問高 隱何地,道人曰:『得隱便隱無定處』。問姓名不答。徐曰: 『省幹當兼善天下,豈宜獨善其身』?大猷答以天下人 安,吾道始安。」道人笑而去。期年再至,稽首趺坐,大猷 叩之不語。有頃曰:「昔聞省幹有天下安之言,其說有 二:或富貴而安,或藥石而安。」大猷曰:「吾志不在富貴。」 道人曰:「吾有異方,藏之久矣。今觀汝有道風,不容祕。」 令屏左右,密授戒曰:「藥就可治一切風疾。若不宦遊, 量立售價,以施養生,兼以濟物,子孫寶之,有利焉。」語 既,見孤鶴自天而下,道人撫之,又笑而別。大猷逕乘 飛去,異香滿室。復有群鶴環遶。大猷與眾咸驚絕。遂 製藥博施。後遂相傳王省幹宅遇仙丹。

《四川總志》:「宋寶祐時,有二仙女遊於小溪山,人驟遇 之,冉冉昇雲而去,異香杳靄,至今名其地為仙女鋪。」 《齊東野語》:「端平間,周文璞、趙師秀數詩人,春日薄遊 湖山,極飲西泠橋酒壚,皆大醉熟睡,忽有髽髻道人 過而睨之,哂曰:『詩仙醉邪?顧酒家善看客,我當將償 酒錢』。索水小盂,以瓢中藥少投之,入口略嗽,噀之地」 上,則皆精銀也。時遊人方盛,皆環視駭歎,忽失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