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2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崇禧之任。及歸,晚節清高,眾期輕舉。一夕,夢守山之 神語曰:「三茅真君來日降此,君宜遠迓。」旦即領徒眾 迎至會仙峰,久無一人至者。日將暮,真君化為田夫, 荷蓑而至,眾莫之識。令挈物以歸,抵觀拜於堂下。尋 欲勞之不得,但見異香襲人,覆滿庭戶,悔無及矣。後 誡徒眾曰:「此間仙凡混居之地,自今已往,世世不受 道俗禮拜。今武當道人不受俗拜始此。」尋立聚聖殿 以奉之。嘗謂門弟子曰:「吾因受三茅真君禮,不免金 解。」端平三年十月末旬,果罹兵難,白膏凝膚,略無腥 血。刃者致拜,釋劍而去。後蛻塚於桃源。

何大士

按《寧遠縣志》:「何大士,名志源,道州蕭川鄉人也。性聰 慧,能讀書。及冠,往九嶷山求道,中途忽聞人呼,回顧 無人,但見所踏石上有如觀音像,遂頓悟,持戒益堅, 勸人為善,救人疾病。於淳祐七年七月二十七日趺 坐而化。敕封西山慈應天師祠在本鄉,祈求輒應。」

葉光大

按《處州府志》:「葉光大,麗水人。淳祐間寓紫虛觀。一日, 遇兩道人奕於觀後山,光大異之,遂求道,期以明日 來。詰旦,光大往候,不見。至晚,遙見兩道人在山絕頂 上,復求之,漸覺相近,授以一符一咒語曰:『做得著,穿 緋穿綠;做不著,書符賣藥』。由是輒靈應。人或謁之醫, 隨意用藥,服即見效。」

徐元璡

按《處州府志》:「徐元璡,玉虛宮道士,宋理宗時應詔祈 雪,用粉筆書青紙為符,焚之,進曰:『翌日辰時必雪』。及 期果然,賜號紫微惠濟先生。」

李志靜

按《南陽府志》:「清真子李志靜,太原人。年十二中武選, 為軍正。有膽略,善騎射。金正大間,累遷至武義將軍, 鎮潼關。忽遇一道者,與語良久,皆祕術。及別去,其行 如飛,追之不能得。志靜由是棄妻子,自號清真,隱於 內鄉平仁里三十年,心境開明,凡事先知,無不應顯。 宋理宗淳祐十年庚戌,無疾而逝,其徒立丹霞觀以 奉之。」碑具存。

湯志道

按《鎮江府志》:「湯志道,丹陽人。讀書負奇氣,髽髻跣足, 坐大茅頂三十年,誓不出山。淳祐五年秋,大旱,召赴 闕禱雨,賜號靈寶先生。寶祐六年,說偈有云:『笑入寥 天,一乃一笑。辭世為三十七代宗師』。」

王中立

按《天台縣志》:「王中立,邑人,字定民,號足庵,為桐柏觀 道士。初生時,夜夢乘白鶴者止於庭。生而好清靜,讀 書穎悟。住持於杭之西太乙宮,潛心教典。宋理宗朝, 寵錫優渥。元賜仁靖純素真人,有語錄藏於桐柏宮。 史孝祥為之序。」

司徒師坦

按《鎮江府志》:「司徒師坦,號空山,金壇人。學道於茅山 崇禧觀。理宗聞其名,召至闕,祈禱有應,賜號洞微先 生。就茅山建壇,為民祈福,屢有宣賜。念不忘本,乃以 所得宸翰敕黃道秩繳奏,乞移恩三茅君。從之。封大 君曰聖佑,二曰德佑,三曰仁佑。年七十六羽化。」

布袍道者

按《浙江通志》:布袍道者,不知何許人。賈似道嘗馳馬 出遊湖山,小憩棲霞嶺下,道者瞪視曰:「官人可自愛 重,將來功名,不在韓魏公下。」賈意其侮而去。既而醉 博平康,至於破面。他日復遇道者,頓足驚歎曰:「可惜, 可惜!天堂已破,必不能令終矣。」其後悉驗。

鄧山房

按《遂昌雜錄》:宋道士鄧山房先生者,綿州人也,諱道 樞,以齋科精嚴際遇,理度兩朝。一日,謝后遣巨璫召 至內後門,泣降德音,且令其謫軍令狀,使無洩。后謂 「昨夜夢濟王大怒,以為吾且將兵由獨松關滅汝社 稷。」后特旨令鄧往南高峰頂,為謄心章,哀告上帝。已 而黃頭先鋒斬關吏而入。宋亡,鄧構室吳下,曰會通 觀。時浙西按察使治吳下,按察使閻公子靜、雷公若 齋、胡公紫山、徐公子方等皆與卿相過從。一日,質諸 鄧:宋士大夫,較之今日,其所守何如?鄧固辭不敢答。 諸公苦強之,鄧曰:「此事不難見。宋養士大夫厚,其廉 隅,可以守,較之今,則相去遠矣。」鄧高士歿後五十年, 西臺中丞曹公士開訪於吳下,僦居湫隘,時方暑,中 丞㩦小殽酒以相餉,遂往會通觀。觀道士吳溪西者, 跛一足,能學其師彈《烏夜啼曲》。鼓琴未竟,而郭公子 昭、曹公克明亦皆有所㩦而來,吳遂出三四巨軸,皆 向時按察諸公與其師倡和詩也。其間一卷,則閻公 子靜詩。詩小序有謂昨日一謳者新到城,當㩦爛煮 牛脾,與謳者同往與尊師飲酒,聽歌《花蕊下》,中丞歎 息謂曹、郭二公曰:「今日憲司官敢若是乎?」於以見國 初文網雖甚疏,而上下樂易,不難治。今日每相反,而 治道益不如昔,可勝歎哉!

按《蘇州府志》:「道樞,字應叔。端平中,從魏了翁出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