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5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矣。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 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聖之德。夏桀、殷紂、魯桓、楚 穆,狀貌七竅,皆同於人,而有禽獸之心,而眾人守一 狀以求至智,未可幾也。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鵰鶡鷹鳶為旂幟,此以力 使禽獸者也。堯使夔典樂,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 九成,鳳皇來儀。」此以聲致禽獸者也。然則禽獸之心, 奚為異人?形音與人異,而不知接之之道爾。聖人無 所不知,無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禽獸之智,有自 然與人同者,其齊欲攝生,亦不假智於人也。牝牡相 偶,母子相親,避平依險,違寒就溫,居則有群,行則有 列,小者居內,壯者居「外,飲則相攜,食則鳴群。上古之 時,則與人同處,與人並行。」帝王之時,始驚駭散亂矣。 逮於末世,隱伏逃竄,以避患害。今東方介氏之國,其 國人數數解六畜之語者,蓋偏知之所得。太古神聖 之人,備知萬物情態,悉解異類音聲,會而聚之,訓而 受之,同於人民。故先會鬼神魑魅,次達八方。人民未 聚,禽獸蟲蛾,言血氣之類,心智不殊遠也。神聖知其 如此,故其所教訓者無所遺逸焉。宋有狙公者,愛狙, 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 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 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物 之以能鄙相籠,皆猶此也。聖人以智籠群愚,亦猶狙 公之以智籠眾狙也。名實不虧,使其喜怒哉。

王充論衡

《指瑞篇》

儒者說鳳皇騏驎為聖王來,以為鳳皇騏驎,仁聖禽 也,思慮深,避害遠,中國有道則來,無道則隱。稱鳳皇 騏驎之仁智者,欲以褒聖人也。非聖人之德,不能致 鳳皇騏驎,此言妄也。夫鳳皇騏驎聖,聖人亦聖。聖人 恓恓憂世,鳳皇騏驎亦宜率教。聖人游於世間,鳳皇 騏驎,亦宜與鳥獸會,何故遠去中國,處於邊外?豈聖 人濁,鳳皇騏驎清哉?何其聖德俱而操不同也?如以 聖人者當隱乎?十二聖宜隱。如以聖者當見,鳳驎亦 宜見。如以仁聖之禽,思慮深,避害遠,則文王拘于羑 里,孔子厄于陳蔡,非也。文王、孔子,仁聖之人,憂世憫 民,不圖利害,故其有仁聖之知,遭拘厄之患。凡人操 行,能修身正節,不能禁人加非於己。按人操行,莫能 過聖人。聖人不能自免於厄,而《鳳驎》獨能自全於世, 是鳥獸之操,賢於聖人也。且鳥獸之知,不與人通,何 以能知國有道與無道也?人同性類,好惡均等,尚不 相知。鳥獸與人異性,何能知之?人不能知鳥獸,鳥獸 亦不能知人。兩不能相知,鳥獸為愚於人,何以反能 知之?儒者咸稱鳳皇之德,欲以表明王之治,反令人 有不及鳥獸論事過情,使實不著。且鳳驎豈獨為聖 王至哉?孝宣皇帝之時,鳳皇五至,騏驎一至,神雀、黃 龍,甘露醴泉,莫不畢見,故有五鳳、神雀、甘露、黃龍之 紀。使鳳、驎審為聖王見,則孝宣皇帝聖人也。如孝宣 帝非聖,則鳳驎為賢來也;為賢來,則儒者稱鳳皇、騏 驎,失其實也。鳳皇騏驎,為堯、舜來,亦為宣帝來矣。夫 如是,為聖且賢也。儒者說聖太隆,則論鳳、驎,亦過其 實。《春秋》曰:「西狩獲死驎人,以示孔子。孔子曰:『孰為來 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泣涕沾襟。儒者說之,以為天 以驎命孔子,孔子不王之聖也。夫驎為聖王來,孔子 自以不王而時王。魯君無感驎之德,怪其來而不知 所為,故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知其不為治平而至, 為己道窮而來,望絕心感,故涕泣沾襟。以孔子言「孰 為來哉」,知驎為聖王來也。曰:前孔子之時,世儒已傳 此說,孔子聞此說而希見其物也。見《驎》之至,怪所為 來。實者,驎至無所為來,常有之物也。行邁魯澤之中, 而魯國見其物,遭獲之也。孔子見驎之獲,獲而又死, 則自比于驎,自謂道絕不復行,將為小人所徯獲也。 故孔子見驎而自泣者,據其見得而死也,非據其本 所為來也。然則驎之至也,自與獸會聚也;其死,人殺 之也。使驎有知為聖王來,時無聖王,何為來乎?思慮 深,避害遠,何故為魯所獲殺乎?夫以時無聖王而驎 至,知不為聖王來也;為魯所獲殺,知其避害不能遠 也。聖獸不能自免於難,聖人亦不能自免於禍。禍難 之事,聖者所不能避,而云「鳳驎思慮深,避害遠」,妄也。 且鳳、驎非生外國也,中國有聖王,乃能至也。生於中 國,長於山林之間,性廉,見希人不得害也,則謂之思 慮深,避害遠矣。生與聖王同時,行與治平相遇,世間 謂之聖王之瑞,為聖來矣。「剝巢破卵,鳳皇為之不翔; 焚林而畋,漉池而漁,龜龍為之不遊。」鳳皇,龜龍之類 也,皆生中國,與人相近。巢剝卵破,屏竄不翔;林焚池 漉,伏匿不遊,無遠去之文。何以知其在外國也?龜龍、 鳳皇,同一類也,希見不害,謂在外國;龜龍希見,亦在 外國矣。孝宣皇帝之時,鳳皇、騏驎、黃龍、神雀皆至。其 至同時,則其性行相似類,則其生出宜同處矣。龍不 生於外國,外國亦有龍;鳳驎不生外國,外國亦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