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冥記》:「黃安年八十餘,視如童子,常服朱砂,舉體皆 赤,冬」不著裘。坐一神龜,廣二尺。人問:「子坐此龜幾年 矣?」對曰:「昔伏羲始造網罟,獲此龜以授吾,吾坐龜背 已平矣。此蟲畏日月之光,二千歲即一出頭,吾坐此 龜已見五出頭矣。行即負龜以趨,世人謂黃安萬歲 矣。」
《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至於蒙榖之上,見一 士焉,方迎風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遯逃乎碑。 盧敖就而視之,方倦龜殼而受蛤梨。」〈注〉楚人謂「倨」為 「倦。」
《述異記》:「王莽時,未央宮中雨五銖錢,既而至地,悉為 龜兒。」
《法句經》。「昔佛在世時,有一道人,在河邊樹下學道,十 二年中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目色、耳聲,鼻 香、口味,身受、心法,心靜意遊,曾無寧息。十二年中不 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門,往至其所,樹下共宿。須 臾月明,有龜從河中出,來至樹下。復有水狗飢行求 食,與龜相逢,便欲啗龜。龜縮其頭尾及其四腳,藏其」 甲中,不能得啗。水狗少遠復出頭足,行步如故,不能 奈何遂便得脫。於是道人問化沙門:「此龜有護命之 鎧,水狗不能得其便。」化沙門答言:「吾念世人不如此 龜,不知無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壞神去,生死無 端皆意所造,宜自勉勵。」於是化沙門即說偈言:「藏六 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法苑珠林》:昔波羅奈國有一商主,名不識恩,共五百 賈客入海採寶。得寶還返,到淵,迴處遇水羅剎而捉 其船,不能得前。眾商人等,極大驚怖,皆共唱言:「天神、 地神、日月諸神,誰能慈悲救濟我也?」有一大龜,背廣 一里,心生悲愍,來向船所,負載眾人,即得渡海。時龜 小睡,不識恩者欲以大石打殺龜頭。諸商人言:「我等 蒙龜濟難活命,殺之不祥。」不識恩曰:「我儕飢急,誰能 念恩?」輒便殺龜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蹹殺 眾人。
《異苑》:「吳孫權時,永康縣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 以歸。龜便言曰:『遊不量時,為君所得』。人甚怪之,擔出 欲上吳王,夜泊越里,纜舟于大桑樹。宵中,樹忽呼龜 曰:『勞乎元緒,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繫,方見烹臛。雖 然,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諸葛元遜博識,必致 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計從安處』?龜曰:『子明無多辭,禍 將及爾』。」樹寂而止。既至建業,權命煮之,焚柴萬車,語 猶如故。諸葛恪曰:「燃以老桑樹乃熟。」獻者乃說龜樹 共言權使人伐桑樹煮之,龜乃立爛。今烹龜猶多用 桑薪,野人故呼龜為元緒。
《拾遺記》:「崑崙山者,西方曰須彌山,對七星之下,出碧 海之中,上有九層,第五層有神龜,長一尺九寸,有四 翼,萬歲則升木而居,亦能言。」
《神仙傳》:「南極子姓柳名融,能取杯,咒之即成龜,煮之 可食,腸臟皆具而杯成龜殼,煮取肉則殼還成杯矣。」 《搜神記》:「千歲龜黿,能與人語。」
《廣五行記》:「晉孝武太元中,吳郡岑泉為司農,造碑于 江畔湖西之村,見石龜載碑從田中出,還其先處,萍 藻猶在腹下。其月泉暴亡。」
《安城記》:縣人有謝廩者,山行歸路,忽遇雲霧,霧中有 一人乘龜而行。廩知神人,拜請求隨去,曰:「汝無仙骨, 不得去也。」
《浙江通志》:「晉徐彎,海鹽人。少有道術,能收伏邪精。錢 塘杜氏女患邪,彎為作術召魅,見丈夫著白帢葛單 衣入門,彎一叱之,即成白龜。」
《孔氏志怪》:「會稽吏謝宗赴假吳中,獨在船,忽有女子, 姿性妖婉,來入船,問宗有佳絲否,欲市之。宗因與戲 女漸相容,留在船宿,歡晏繼曉,因求宗寄載,宗便許 之。自爾船人恆夕但聞言笑,兼芬馥氣。至一年,往來 同宿,密伺之,不見有人,方知是邪魅,遂共掩之,良久 得一物,大如枕。須臾又得二物,並小如拳,以火視之」, 乃是三龜。宗悲思數日方悟。自說女子一歲生二男。 大者名道愍。小者名道興。既為龜送之于江。
《異苑》:「餘姚縣倉封印完全,既而開之,覺大損耗。後伺 之,乃是富陽縣桓王陵上雙石龜所食。即密令毀龜 口。于是不復損耗。」
《述異記》:和州歷陽淪為湖,昔有書生遇一老姥,姥待 之厚,生謂姥曰:「此縣門石龜眼血出,此地當陷為湖。」 姥後數往視之,門吏問姥具答之,吏以硃點龜眼,姥 見遂走上北山,顧城遂陷焉。
《南雍州記》:「襄陽金城南門外道東有參佐廨,舊傳甚 凶,住者不死必病。梁昭明太子臨州,給府寮呂休蒨。 休蒨常在廳事北頭眠,鬼牽休蒨,休蒨墜地,久之悟, 俄而休蒨有罪賜死。後令蕭騰,初上,至羊口岸,忽有 一丈夫,著白紗高室帽,烏布褲,披袍造騰,疑其服異, 拒之。行數里復至求寄載,騰轉疑焉。如此數迴,而騰」 有妓妾數人,舉止所為,稍異常日,歌笑悲啼,無復恆 節。及騰至襄陽,此人亦經日一來,後累辰不去,好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