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2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惠而力能自辦者,猶有所止。若合眾力則人有善利, 其行可久。」今募信士就楞嚴院修製,自立春後起施, 直至來年春夏之交,有入名者,徑以施送本院。昔薄 「拘羅尊者以《訶黎勒》施一病比丘,故獲報身。身常無 眾疾,施無多寡,隨力助緣,病病必相扶持,功德豈有 限量?仁者惻隱,當崇善因。」吳郡陸廣秀才施此方并 藥,得之於智藏主禪月大師寶澤,乃鄉僧也。其陸廣 見在京施方并藥,在麥麴巷居住。

《本草正經序》
王炎

《本草》舊三卷,藥三百六十有五種。梁陶弘景附《名醫 別錄》,亦三百六十有五種,分七卷。唐顯慶中蘇恭增 百十有四種。國朝開寶中盧多遜重定,增百三十有 三種。元祐中掌禹錫補註,附以新補,八十有二種,新 定十有七種,合一千七十有六種,分二十有一卷。新 舊混并,經之本文遂晦。今摭舊輯為三卷,序之曰:「衣 有敝膝,樽有元酒,樂有土鼓葦籥,存古也。存古者何? 不忘其初也。世莫古于上古,人莫聖於三皇,伏羲有 《易》,神農有《本草》,黃帝有《素問》等書。醫在後世,據今搜 古,則聖人濟天下之仁術也。古書竹簡火于秦,《易》以 卜筮存,《本草》《素問》以方技存,其天乎?西漢去古未遠, 班固《藝文志》序醫四卷三十有六家」,獨棄《本草》不錄。 淮南王安曰:「神農嘗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毒,醫道 始興。樓緩少誦醫經,本草方衍數十萬言。平帝元始 五年,舉天下通醫術本草者,吏為駕軺,傳遣詣京師。」 時重本草如此,固不錄何也?《梁七錄》始載《神農本草》 三卷,或者謂初未著文字,師學相傳,謂之《本草》,頗疑 其不然。今考其書,論「藥性溫涼,味甘苦多異,殆後人 所附益,非本文。古之人能謹起居,薄滋味嗜慾,故受 病少。醫又神聖,則用藥三百六十有五種有餘矣。後 之人不能攝生,風濕寒暑侵其肌膚,勞苦無極,弊其 筋骨,飲啖無度,傷其腸胃,嗜慾無已,竭其精髓,故受 病多。醫又良非和緩,巧非《扁倉》,故用藥一千七十有 六種」,而猶若不足,是以刪取本文三篇,以存古人,以 儆庸醫。和、緩已遠。扁、倉不生藥,視古三倍。庸醫借此 射利,幸而中,攘臂有矜色。不中,病者死,醫者自如,與 操刀殺人者相去幾何噫?

《良方序》
沈括

余嘗論「治病有五難:辨病、治疾、飲藥、處方、別藥五也。 今之視疾者,唯候氣口六脈而已。古之人視疾,必察 其聲音顏色、舉動膚理,情性嗜好,問其所為,考其所 行,已得其大半,而又遍診人迎氣口十二動脈,疾發 于五臟,則五色為之應,五聲為之變,五味為之偏,十 二脈為之動,求之如此其詳,然猶懼失之」,此辨疾之 難一也。今之治疾者,以一二藥書,其服餌之節,授之 而已。古之治疾者,先知陰陽運歷之變,故山林川澤 之竅發,而又視其老少、肥瘠、貴賤、居養、性術、好惡、憂 喜、勞逸,順其所宜,違其所不宜,或藥或火,或刺或砭, 或風、或液,矯易其故常,捭摩其性理,搏而索之,投機 順變,不容髮,而又調其衣服,理其飲「食,異其居處,因 其情變,或治以天,或治以人,五運六氣,冬寒夏暑,暘 雨電雹,鬼靈厭蠱,甘苦寒暑之節,後先勝復之用,此 天理也。盛衰強弱,五臟異稟,飲食異好,循其所同,察 其所偏,不以此一,形彼不一,不以一人例眾人」,此人 事也。言不能傳之於書,亦不喻之于口,其精過于《承 蜩》,其察甚于刻棘,目「不捨色,耳不失聲,手不釋脈,猶 懼其差也,授藥遂去,而希其十全,不其難哉?」此治疾 之難二也。古之飲藥者,煮煉有節,飲啜有宜。藥有可 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熾火,有宜溫火者,此 煮煉之節也。宜溫宜寒,或緩或速,或乘飲食喜怒,而 飲食喜怒為用者,或違飲食喜怒,而飲食喜怒為敵 者,此飲啜之宜也。而水泉有美惡,操藥之人有勤惰, 如此而責藥之不效者,非藥之罪也。此服藥之難三 也。藥之單用易知,複用難知,《處方》者以一藥為不足, 又以眾藥益之,殊不知藥有相使者,有相反者,有相 合而性易者,方書雖有使佐畏惡之性,而古人所未 言,人情所不測者,庸可盡哉?如酒之於人,「有飲之踰 石而不亂者;有濡咳則顛眩者;漆之於人,有終日摶 漉而無害者;有觸之則瘡爛者。焉知他藥于人無似 之者。此稟賦之異也。」南人食豬魚以生,北人食豬魚 以病,此風土之異也。水銀得硫黃而赤如丹,得礬石 而白如雪。人之欲酸者,無過於醋矣。以醋為未足,又 益之以棖。二酸相濟,宜甚「酸而反甘。」巴豆善利也,以 巴豆之利為未足,而又益之以大黃,則其利反折。蟹 與柿嘗食之而無害也。二物相遇,不旋踵而嘔,此色 為易見,味為易知,嘔利為大變,故人人知之。至於相 合而之他藏,致他疾者,庸可易知邪?如乳石之忌參、 朮,觸者多死。至于五石散,則皆用參、朮,此古人處方 之妙,而世「或未之知也。」此處方之難四也。醫誠藝也, 方誠善也,用之中節也,而藥或非良,其奈何哉?橘過 江而為枳,麥蒸濕而為蛾,雞踰嶺而黑鴝鵒踰嶺而 白,月虧而蚌蛤消,露下而蚊喙斥,此形氣之易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