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3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餘法悉與《下田》同矣。

《李石續博物志》

粳粟米五穀中最硬,得漿水易化。倉粳米炊作乾飯, 食之止痢。

《羅願爾雅翼》

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故五穀外別設稻人之官。掌 稼下地,以豬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均水,以 列舍水,以澮寫水,以涉揚,其芟作田。而漢世亦置稻 田使者,以其均水利故也。古者之於穀菽與苴以食 農,麥以接續。至於食稻衣錦,則以為生人之極樂,以 稻味尤美故也。稻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者,今人以 黏者為糯,不黏者為秔。然在古則通得稻稌之名。《說 文》曰:「稻,稌也。沛國謂稻曰稬。𪑛,稻屬,或作粳。」是則直 以稬為稻耳。若鄭康成注《周禮》:「稌,粳也。」則稻是粳。然 要之二者皆稻也。故氾勝之云:「三月種秔稻,四月種 秫稻。」《字林》云:「糯,黏稻也。」秔稻不黏者,今人亦皆以二 穀為稻。若《詩》《書》之文,自依所用而解之。如《論語》「食夫 稻」,則稻是粳。《月令》「秫稻必齊」,則稻是糯。《周禮》「牛宜稌」, 則稌是秔。「豐年多黍多稌,為酒為醴」,則稌是糯。又「稻 人之職,掌稼下地」,至「澤草所生則種之。」芒種,是明稻 有芒,有不芒者。今之粳則有芒,至糯則無,是通得稱 稌稻之明驗也。然《說文》所謂「沛國謂稻曰稬」,至郭氏 解《雅》「稌稻」,乃云「今沛」國稱稌,不知《說文》亦豈謂此稌 訛為稬耶?將與郭自異義也。又有一種曰秈,比於粳 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為早稻,粳為晚稻。 蘇氏云:「粳一曰秈」,亦未盡也。又今江浙間有稻,粒稍 細,耐水旱而成實,早作飯差硬,土人謂之占城稻,云 始自占城國有此種。昔真宗聞其耐旱,遣以珍寶求 其種,始植於後苑,後在處播之。按《國朝會要》,大中祥 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給江淮、兩浙漕。并出 種法令擇民田之高者分給種之,則在前矣。

《養生要集》

秔稻

秔,稻屬也。稻亦秔之總名也。道家方藥有用稻米、秔 米,此則是兩物也。稻米粒白如霜,味若主溫,服之令 人多瘦無肥膚。秔米味甘,主利臟,長肌膚,好顏色。 稻已割而復抽,曰《稻孫》。

《理生玉鏡》

秈稻

六旬稻,一名「拖犁歸」,粒小色白,四月種,六月熟。又有 「八十日稻、百日赤。」毘陵亦有「六十日秈、八十日秈、百 日秈」之品,百日赤、百日秈,俱白稃而無芒,七、八月熟, 其味白淡而紅甘。

《戒菴漫筆》

稻花

稻花白而瓣少者,米賤;多而色黃,則貴。俗云「銀花賤, 金花貴」也。

《湧幢小品》

暹羅稻

《暹羅》國稻其粒盈寸。

《燕山叢錄》

石窩稻

房山縣有「石窩稻」,色白,味香美,以為飯,雖盛暑,經數 宿不餲。

《明一統志》

雷陽稻

雷陽界稻,十一月下種,揚雪耕耘,次年四月熟,與他 地迥異。

稻花

稻花午開、暮合,開合皆於日中香甚有至七開七合 者。

《農政全書》

黃省曾理生《玉鏡》曰:「稻之粒,其白如霜,其性如水。《說 文》謂之稌,沛國謂之粳。以黏者謂之糯,亦謂之秫;以 不黏者謂之秔,亦謂之粳。故氾勝之云:『三月而種秔, 四月而種秫,然皆謂之稻。《魯論》之食。夫稻,粳也。《月令》 之秫,稻糯也。糯無芒,粳有芒。粳之小者謂之秈。秈之 熟也早,故曰早稻;粳之熟也晚,故曰晚稻。京口大稻』」 謂之粳,小稻謂之秈,其粒細長而白,味甘而香,九月 而熟,是謂稻之上品。曰「箭子」,其粒大而芒紅皮赤,五 月而種,九月而熟,謂之「紅蓮」,其粒尖,色紅而性硬,四 月而種,七月而熟,曰「金城稻」,是惟高仰之所種。松江 謂之「赤米」,乃穀之下品。其粒長而色斑,五月而種,九 月而熟,松江謂之「勝紅蓮。」性硬而皮莖俱白,謂之䆉 種稻。其粒大色白,稈軟而有芒,謂之雪裏揀。其粒白 無芒而稈矮。五月而種,九月而熟,謂之師姑秔。《湖州 錄》云:「言其無芒也。」四明謂之矮白。其粒赤而稃,芒白。 五月初而種,八月而熟,謂之早白稻,松江謂之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