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6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極肥大。開淡紫花,結穗似紫蘇穗。其子如黍粒,其枝 莖對節生,東人呼為以其似「蘇」字,但除禾邊故也。 味辛,性溫。無毒。

救饑

採嫩苗葉煠熟,油鹽調食。子可炒食。又研雜米作粥, 甚肥美,亦可笮油用。

高濂遵生八牋

紫蘇粥

用紫蘇研末,入水取汁,煮粥將熟,量加蘇子汁,攪勻 食之。治老人腳氣,須用家蘇方妙。

蘇麻粥

真紫蘇子、大麻子各五錢,水洗淨,微炒香,同水研如 泥,取汁,將二子汁化湯煮粥。治老人諸虛結久,風祕 不解,壅聚膈中,腹脹惡心。

紫蘇熟水

取葉,火上隔紙烘焙,不可翻動,候香收起。每用以滾 湯洗泡一次,傾去,將泡過紫蘇入壺,傾入滾水服之, 能寬胸導滯。

《本草綱目》

蘇釋名

李時珍曰:蘇音酥,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 之蘇。曰紫蘇者,以別白蘇也。蘇乃荏類,而味更辛如 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集解

陶弘景曰:「蘇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 荏者,名野蘇,不堪用。」

《蘇頌》曰:「蘇,紫蘇也。處處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月 採莖葉,秋月採子。有數種,水蘇、魚蘇、山魚蘇,皆是荏 類,各有別條。」

李時珍曰:「紫蘇、白蘇,皆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 自生。其莖方,其葉團而有尖,四圍有鉅齒。肥地者面 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蘇,乃 荏也。紫蘇嫩時采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葅食, 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五、六月連根采收,以火煨其 根,陰乾,則經久葉不落。八月開細紫花成穗作房如 荊芥穗。九月半枯時收子,子細如芥子,而色黃赤,亦 可取油如荏油。」《務本新書》云:「凡地畔近道可種蘇,以 遮六畜。收子打油,燃燈甚明,或熬之以油器物。」《丹房 鏡源》云:「蘇子油能柔五金八石。」《沙州記》云:「乞弗鹵之 地,不種五穀,惟食蘇子。故王禎云:『蘇有遮護之功,又 有燈油之用,不可闕也』。」今有一種花紫蘇,其葉細齒 密紐,如剪成之狀,香色,莖子並無異者,人稱「回回蘇」 云。

《雷斆》曰:「薄荷根、莖真似紫蘇,但葉不同耳。薄荷莖燥, 紫蘇莖和,入藥須以刀刮去青薄皮,剉之。」

莖葉氣味

辛溫無毒。

李廷飛曰:「不可同鯉魚食,生毒瘡。」

莖葉主治

《別錄》曰:「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孟詵》曰:「除寒熱,治一切冷氣。」

陳日華曰:「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 下食,止腳氣,通大小腸。」

蘇頌曰:「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與橘皮相宜。 李時珍曰:「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 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

甄權曰:「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

發明

《蘇頌》曰:「若宣通風毒,則單用莖,去節尤良。」

李時珍曰:「紫蘇,近世要藥也。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 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則 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汗解肌;同芎藭、當歸則 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則散濕解暑,治霍亂腳氣;同 桔梗、枳殼,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菔子,則消痰定喘 也。」

汪機曰。宋仁宗命翰林院定湯飲。奏曰:「紫蘇熟水第 一。」以其能下胸膈浮氣也。蓋不知其久則泄人真氣 焉。

寇宗奭曰:「紫蘇,其氣香,其味微辛,甘能散。今人朝暮 飲紫蘇湯,甚無益。醫家謂芳草致豪貴之疾者,此有 一焉。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覺。」

正誤

蘇頌曰:「蘇主雞瘕,《本經》不著。南齊褚澄治李道念,食 白瀹雞子成瘕,以蘇煮服,吐出雞雛而愈也。」

李時珍曰:按:《南齊書》,「褚澄所用者,蒜也,非蘇也。」蓋二 字相似,《謄錄》誤耳,蘇氏欠考矣。詳見蒜下。

子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別錄》曰:「下氣,除寒溫中。」

甄權曰:「治上氣欬逆,冷氣及腰腳中濕氣,風結氣。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