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蓋,曲者如幢,風動韻生,令人神氣寂歷,莫可名狀。後 松跡既泯,月夜視之,猶有松影低綴,參差地上。若東 坡所謂『庭中似積水空明,荇藻交橫』」者,更為奇幻。 司空山皆石骨嶙峋,草樹稀疏,惟北嶺最高,拔出群 峰。馬鬣松多生其頂,高不盈丈,大可拱圍,柯枝盤桓, 結為偃蓋,上可攀登而箕踞,下亦可列坐數十人,若 綠陰亭障也。風飆迅發,濤聲如吼,「錢塘潮起,符陽雨 恠」,蓋其近之。若夫「颯颯涼颸,調宮送徵,笙簧天際」,又 不啻兩部鼓吹矣。

《宿松縣志》:「倒種松在獨山半嶺,七祖曾登壇求雨,倒 插松枝,虯榦倚天,絲葉垂地。今存三株焉。」

《望江縣志》:「北境接壤,皆平阜,通逵,夾道有古松,鱗榦 虯枝,綿亙七十里。」

《歙縣志》:「黃山平天矼,有蒲團松,詭異天成。」

《石筍矼》,有怪松,倒植橫上,蔥蒨相糾。

石林山觀音巖畔,一松獨秀,昂頂而翼,楚楚下垂,世 有「雌松」之目。

石耳山,絕類黃山,其筍出者甚眾。「一筍高丈許,中分 二股,一松斜覆其上,風過則盤旋百態,恍若仙人拍 肩玉立,恐終當飛去耳。」

松圓閣在長翰山。閣傍有松曰「纓絡」,虯蟉翔舞,枝枝 下垂至地,千態萬狀,宛若游絲。

撫松亭在豐樂溪北逍遙堤,古松盤曲,宛若虯龍。 《太平府志》:「白紵山有六朝松十餘株。白紵松風,其名 最著。」

橫望山,多怪,松倒懸石壁。

「隱靜山有十里松徑」,乃杯渡禪師手植。又嘗取新羅 五葉松實,種寺西

吉祥寺古松,徐知訓圖李昪,昪避此樹下。是松在南 唐已蔽人矣。

《高郵州志》:「東山在城東北隅,阜超高五丈,上植松柏。」 《寶應縣志》:「松岡在縣北門外,舊有長松數千,今十存 二三。」

《吳縣志》:「天平山在支硎南五里,有古松蟉虯如蓋,曰 華蓋松。」

上方教寺在西洞庭山,跨澗有香花橋,橋傍古松偃 覆其上,曰「臥龍松。」

《常熟縣志》:「茯苓山在慶安鎮西北,高數丈,周三百步, 舊產茯苓,故名。」

《嘉定縣志》:「婁塘羅漢松一株,在鎮北田野中,大可十 圍,扶疏蒼翠,橫亙數畝,相傳為王氏所植,初栽盆內, 後遺之野,遂成巨觀。蓋宋時物也。」

西隱寺大雄殿前有羅漢松二株相對,大可合抱,不 甚高,而枝榦奇古如鐵石,蓋三四百年物也。今殿燬 松存,榮茂如故。

《崇明縣志》:「蛇山廣數里,有東西二峰,東峰不可上,其 西峰頂有石,大數畝,五十七松環之,枝葉叢密,雨不 能濡。」

《上海縣志》:「寧國寺與龍華寺南北相望,殿前羅漢松 四株,古色蒼然,蓋三四百年物也。」

《仁和縣志》萬松嶺在鳳山門外,夾道皆松。

《水洞塢》在臨平山北。相傳錢武肅王於此折松,故他 處小松折之不長,獨此處松折之能復生。

洛山,在城西北六十里。前麓有古松,挺榦凌霄,遠望 之若蒼蓋然。相傳為宋本也。

《富陽縣志》:「偃松寺在縣西南一十里,馴雉村前,大松 盤護,因名。」

《臨安縣志》:「分經臺有萬年松三株,一為雷火所摧,二 俱枯立。」

學士松:在玲瓏山。坡公所手植者,亦名「羅漢松。」 偃松,在徑山西,其高丈許,其蔭四垂,平柯不聳。其下 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愛。

蓮花峰有虯松,偃屈如蓋。邑人陳堯典避雨其下,因 為之立碑。

《新城縣志》:「仙人石山在縣西六十里南安鄉有萬年 松,狀如柏。」

《石門縣志》:「吳越交兵之地,有丁相公廟,相傳吳越時 將也。廟中樹松二,一欹斜覆屋,一挺立,大皆合抱,扶 疏百尺。根如鐵,皮若青銅,枝葉蒼鬱可愛,不知歲月。 人有欲鋸之者,輒噴火流血,恐怖而止。」

《長興縣志》:「松墟在縣治西北二里,周圍十里,悉產青 松,故名。」

望湖亭在五峰絕巘,東望具區,煙波萬頃,上有古松 二株合抱,枝榦,大小盡向邑治,扶蘇夭矯,有拱之勢, 數十里外,入境即見,實為邑魁。

三松菴明嘉靖年建。菴前三松,奇古虯屈,因名。 《山陰縣志》:「松化石,道人馬自然古蹟也。石堅而滑,有 二段,高四五尺,大一圍,係松木所化,鱗皮紋理仍復 如松。」

《西安縣志》:「爛柯山下有寺,名石橋寺。寺門山徑幽寂, 有虯松數株,皆千餘年物,名戰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