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柟,葉大可三四葉一藂。木理細緻于豫章。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脆。江南及新城、上庸、蜀皆多樟柟。終南山與上庸、新城通,故亦有柟也。
《禮記》
《內則》
漿水醷濫。
〈疏〉醷,梅漿,下文云「調之以醯醢及若醯醷」,則醷是醯之類。又云「獸用梅」,故知梅漿也。
桃諸梅,諸卵鹽。
〈疏〉言食桃諸梅諸之時,以卵鹽和之。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諸、梅諸,即今之藏桃也,藏梅也。欲藏之時,必先稍乾之,故《周禮》謂之乾䕩。」鄭云:「桃諸梅諸」是也。卵鹽,大鹽也。以其鹽形似鳥卵,故云大鹽也。
瓜,桃李,梅
〈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膾獸用「梅。」
〈注〉亦野物自相和。〈大全〉方氏曰:「所以收其味。」
《周禮》
《天官》
《籩人》「掌四籩之實,饋食之籩。其實,棗、栗、桃、乾䕩、榛實。」
〈注〉《乾䕩》,乾梅也,有桃諸梅,諸是其乾者。〈疏〉桃、諸梅諸《內則》文,而鄭引之者,證《乾䕩》中有乾桃、乾梅,故云是其乾者。
《爾雅》
《釋木》
梅柟。
〈註〉似杏實,酢。〈疏〉孫炎云:「荊州曰梅,揚州曰柟。」郭云:「似杏實酢。」《詩·秦風·終南》云:「有條有梅。」陸璣云:「梅樹皮葉似豫樟,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黃,子青,不可食。柟,葉大,可三、四葉一叢,木理細緻於豫樟,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脆。是也。」
時,《英梅》。
〈註〉雀「梅。」〈疏〉時一名英梅。郭云。「雀梅。似梅而小者也。」
《朹檕》。〈音計〉《梅》。
〈註〉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疏〉朹一名檕梅。郭云:「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赤色,似小柰,可食。」
《山海經》
《中山經》
《靈山》「其木多桃李梅杏。」
岷山「其木多梅棠。」
《崌山》「其木多梅梓。」
《岐山》「其木多梅梓。」
雲山之上,其實乾腊。
〈注〉腊乾梅也。
《大戴禮記》
《夏小正》
正月,「梅、杏、《杝、桃》則華。」
「五月煮梅」,為豆實也。
賈思勰齊民要術
《種梅杏》
《爾雅》曰:「梅柟,時英梅。」 《郭璞注》曰:「梅似杏,實醋。英梅未聞。」 《廣志》曰:「蜀名梅為䕩,大如鴈子。梅杏皆可以為油脯。黃梅以熟䕩作之。」 《詩義疏》云:「梅,杏類也。樹木葉皆如杏而黑耳,實赤於杏而醋,亦生噉也。煮而曝乾為䕩,置羹臛虀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 《西京雜記》曰:「侯梅、朱梅、同心梅、紫蔕梅、燕脂梅、麗枝梅。」 案:梅花早而白;杏花晚而紅。梅實小而酸,核有虀。文杏實大而甜,核無文采。白梅任調食,及虀杏則不任此用。世人或不能辨,言梅杏為一物,失之遠矣。《廣志》曰:「滎陽白李,鄴中有赤杏,有黃杏,有李杏。」 《西京雜記》曰:「文杏材有文彩。蓬萊杏,是仙人所食杏也。」
栽種與桃李同。
作《白梅》法。
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調鼎和虀,所在多任也。
作《烏梅法》。
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薰之。令乾。即濃矣。烏梅入藥。不任調食也。
《食經》曰:「蜀中藏梅法。」
取梅極大者,剝皮陰乾,勿令得風,經二宿,去鹽汁,內蜜中,月許更易蜜,經年如新也。
作烏梅,欲令不蠹法。
濃燒穰,以湯沃之,取汁,以梅投之,使澤,乃出,蒸之。
《毛詩陸疏廣要》
《召南》
摽有梅
梅,杏類也。《樹及葉皆如杏而黑耳。曝乾為腊。置羹臛虀》中,又可含以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