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未詳。

蹶洩,苦棗。

子味苦。

晳,無實,棗。

「不著子」者。

還味《棯棗》。

還味「短味。」別棗類也。云「棗」者,目諸棗也。「壺棗」者,棗形似壺也。郭云:「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大而腰細者,名邊腰棗。」郭云:「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子白熟者名櫅。實小而味酢者,名樲棗。」《楊徹齊棗》,《注》未詳。遵一名羊棗。郭云:「實小而圓,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洗,最大之棗名也。郭云:「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煮填棗。」注未詳。「蹶洩」者,味苦之棗名也。晳者,無實之棗名也。「還味」者,短味也,名棯棗。注「《孟子》曰:養其樲棘」者,案《孟子》曰:「人之於身也,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趙岐注云:「樲棘,所謂酸棗」是也。一云「《孟子》曰:曾晳嗜羊棗」者,《孟子》云:「曾晳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是其事。

《棗李》曰「疐之。」

啖食治擇之名。《棗李曰疐之》者,謂棗李皆去其疐。疐者,柢也。

《山海經》

《中山經》

《騩山》,其上有美棗。

《大戴禮記》

《夏小正》

「八月剝棗。」剝也者,取也。

《神異經》

《北荒經》

北方荒中有棗林,其高五十丈,敷張枝條數里餘,疾 風不能偃,雷電不能摧。其子長六七寸,圍過其長。熟 赤如朱,乾之不縮,氣味潤澤,殊於常棗。食之可以安 軀,益於氣力,故方書稱之。《赤松子》云:「北方大棗味有 殊,既可益氣又安軀。」

《郭義恭廣志》

河東安邑棗,東郡穀城紫棗,長二寸;西王母棗,大如 李核,三月熟,在眾果之先。洛陽宮後園河內汲郡棗, 一名墟棗,一名安益棗。東海蒸棗、洛陽夏后棗。安平 信都大棗、單父棗、梁國夫人棗、大白棗,一名曰「蹙咨」, 小核多肌;三星棗、駢白棗、灌棗,此四者,官園所種。棗 有狗牙、雞心、牛頭、羊矢、獼猴、細腰之名,又有元棗、大 棗、崎廉棗、桂棗、夕棗之名。

《嵇含南方草木狀》

海棗

海棗樹,身無閑枝,直聳三四十丈,樹頂四面共生十 餘枝,葉如栟櫚。五年一實,實甚大,如杯盌核兩頭不 尖,雙卷而圓,其味極甘美。安邑御棗無以加也。泰康 五年,林邑獻百枚。昔李少君謂漢武帝曰:「臣嘗遊海 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非誕說也。」

《崔豹古今注》

糯棗

糯棗:葉如柳,實似杏而小,味亦甘美。

《賈思勰齊民要術》

種棗

《爾雅》曰:「棗壺,棗邊,要棗櫅,白棗;樲,酸棗;楊徹,齊棗;遵,羊棗洗,大棗;煮,填棗;蹶泄,苦棗;晳,無實棗;還味,棯棗。」 郭璞注曰:「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 壺,猶瓠也。要,細腰,今謂之鹿盧棗。櫅,即今棗,子白熟。樲,酸棗。《孟子》曰:「養其樲棘者。」 遵。實小而圓,紫黑色,俗呼羊矢棗。《孟子》曰:「曾子嗜羊棗洗。」 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蹶泄子,味苦晳。不著子者,還味短味也。」 填,未詳。《廣志》曰:「河東安邑棗,東郡穀城紫棗,長二寸。西王母棗,大如李核,三月熟。安平信都大棗,梁國夫人棗,大白棗,小核多肌。三星棗,又有狗牙、雞心、牛頭、羊矢、細腰之名。又有元棗、大棗、崎廉棗。」 《鄴中記》曰:「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十」 一月乃熟,三子一赤。又有羊角棗,亦三子一赤。孟曰:「堯山有歷棗。」 《侯氏本草》曰:「大棗者名良棗。」 《西京雜記》曰:「弱枝棗,玉門棗,丹棗、王母棗,青花棗,赤心棗。」 案:青州有樂氏棗,肌細核多膏,肥美為天下第一。父老相傳云,樂毅破齊時從燕來,齊所種也。

嘗選好味者留栽之,候棗葉始生而移之。

棗性硬,故主晚,栽早者堅格生遲也。

「三步一樹」,行欲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