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必大小相當,毋差毫釐。若柄小而以紙副之,琴聲必 泛,岳軫焦尾,亦宜用此三等木。切不可以金玉犀象 為飾,多誨盜,併為琴害矣。」

《琴案》:「用木面須二寸以上,若得大柏、大棗木,不用膠 合,以漆合之,尢妙。」

《夢溪筆談》:「棗與棘相類,皆有刺。棗獨生,高而少橫枝, 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為別。其文皆從朿音。刺,木芒 刺也。朿而相戴,立生者,棗也;朿而相比,橫生者,棘也。」 不識二物者,觀文可辨。

《樂府集古咄唶歌》曰:「棗下何纂纂,榮華各有時。棗初 欲赤時,人從四邊來。棗適今日賜,誰當仰視之。」潘安 仁《笙賦》云:「詠園桃之夭夭,歌棗下之纂纂。歌曰:『棗下 纂纂,朱實離離。宛其死矣,化為枯枝。纂纂,棗花也。棗 之纂纂盛貌,實之離離將衰,言榮謝之各有時也』。」 《祛疑說》:「舊聞咒棗而煙起,或咒而棗焦者,心雖知其 為」術,不知其所以為術也。後因叩之道師,乃知棗之 煙者,藏藥於棗,託名以咒,撚之則藥如煙起。其棗之 焦者,藏鏡於頂,感召陽精,舉棗就鏡,頃之自焦。是知 奇恠之事,非藥則術,不足多也。 《元亭涉筆木蜜廣記》曰:「棗也。」

書蕉:宋人書啟自敘云:「性本棗昏,質惟木訥。」按范蔚 宗《和香方》云:「棗膏昏蒙,甲煎淺俗。」

王世懋《果疏》:「吾地棗不能佳,第擇其紅色者種一株, 以當摘鮮方得。」

棗部外編

《拾遺記》:「周穆王三十六年,王東巡大騎之谷,指春宵 宮。西王母乘翠鳳之輦而來,進崑流素蓮、陰岐黑棗。 黑棗者,其樹百尋,實長二尺,核細而柔,百年一熟。」 《尹喜內傳》:「尹喜與老子西遊,省太真王母,共食玉文 之棗,其實如瓶。」

《馬明生別傳》:安期生仙人見神女設廚膳,安期曰:「昔 與女郎遊息於西海之際,食棗異美,此間棗小,不及 之,憶此棗未久,已二千年矣。神女云:『吾昔與君共食 一枚乃不盡,此間小棗,那可相比耶』?」

《漢武內傳》:「漢武帝于七月七日,修除宮掖,張雲錦之 幃,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蒲桃之醴,以候王母 雲駕。」

《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仙閣於甘泉宮,進。」嵻,細棗 出。《嵻山》,山臨碧海上,萬年一實,如今之軟棗。咋之 有膏,膏可燃燈。西王母握以獻帝。燃芳苡燈,光色紫, 有白鳳黑龍馵足來戲於閣邊。

《東陽記》:「信安縣有懸室坂,晉時有民王質伐木至石 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因倚歌而聽之,童子以 一物如棗與質,含之,便不復饑。」

《真誥》:紫微王夫人謂許長史曰:「君胸中荊棘未除,是 以交梨火棗不生也。」

《幽明錄》:太原王仲德,年少時,遭亂,絕粒三日,忽有人 扶其頭呼云:「可起啗棗。」瞥見一小兒,長四尺,即隱。乃 有一囊乾棗在前,噉之小有氣力便起。

《神仙傳》:「吳郡沈義為仙人所迎上天,云天上見老君, 賜義棗二枚,大如雞子。」

《述異記》:郭秀之寓居海陵,宋元嘉二十九年,年七十 三,病止。堂屋北有大棗樹,高四丈許,小婢晨起開戶 掃地,見棗樹上有一人,修壯黑色,著皂襆帽,烏韋褲 褶,手操弧矢,正立南面,舉家出看見之,秀之扶杖視 之,此人謂秀之曰:「僕來召君,君宜速裝」,日出便不復 見。積五十三日如此,秀之亡後便絕。

《纂異記》:「齊君房者,家於吳,自幼苦貧,常為凍餒所驅, 役役於吳楚間。元和初,遊錢塘,時屬凶年,箕斂投人, 十不遇一,乃求朝飧於天竺,至孤山寺西,餒甚不能 前去,因臨流零涕,悲吟數聲。俄爾有胡僧自西而來, 亦臨流而坐,顧君房笑曰:『法師諳秀才旅遊滋味否』? 君房曰:『旅遊滋味即足矣,法師之呼,一何謬哉!僧曰: 『子不憶講《法華經》於洛中同德寺乎』』?」君房曰:「某生四 十五矣,盤桓吳楚間,未嘗涉京江,又何有洛中之說 乎?」僧曰:「子應為饑火所惱,不暇憶前事也。」乃探缽囊, 出一棗,大如拳,曰:「此吾國所產,食之知過去未來事, 豈止於前生爾。」君房餒甚,遂請食之。食訖甚渴,掬泉 水飲之,忽欠伸枕石而寢,頃刻乃寤。因思講《法華》於 同德寺,如昨日焉。是夕,君房至靈隱寺,乃剪髮具戒。 《古鏡記》隋汾陰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師禮事 之。臨終贈度以古鏡曰:「持此則百邪遠人。」度受而寶 之。大業九年秋,度出兼芮城令,令廳前有一棗樹,圍 可數丈,不知幾百年矣。前後令至,皆祀謁此樹,不則 殃禍立及也。度以為妖由人興,淫祀宜絕。縣吏皆叩 頭請度。度不得已,為之一祀。陰念此樹當有精魅所 托,人不能除,養成其勢。乃密懸此鏡於樹之間。其夜 二鼓許,聞其廳前磊落有聲若雷霆者。遂起視之,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