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風雨晦暝,纏繞此樹。電光晃耀,忽上忽下。至明,有一 大蛇,紫鱗赤尾,綠頭白角,額上有「王」字,身被數創,死 於樹下。度便收鏡,命吏出蛇,焚於縣門外。仍掘樹,樹 心有一穴,於地漸大,有巨蛇蟠泊之跡。既而實之,妖 怪遂絕。

《三峰集》: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固言 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 無疑。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祀我。」固言許之,未幾狀元 及第。

《宜室志》:「河中永樂縣道淨院,居蒲中之勝境。蒲中多 大棗,天下人傳,歲中不過一二無核者,侯道華比三 年輒得啖之,後仙去。」

《異林》張剌達,宋時為華州掾。嘗從太守入華山,謁陳 摶先生。一道人至,藍袍葛巾,探袖出棗三枚,顏色各 異,以白者授先生,赤者自食,青者投太守。太守不悅, 持以奉掾,掾遂啖之。道人出,太守曰:「是何道者?」先生 曰:「此純陽真人也。」太守悔恨,追不能及。張公自後得 道,國初時往往遊人間,每顯靈異。

《瑯嬛記》:昔有人得安期大棗,在大河之南,煮三日始 熟,香聞十里,死者生,病者起。其人食之,白日上昇,故 地名「煮棗。」

《雲林集》:「袁員外年八十有二,顏貌筋力如四五十許 人為言。甫弱冠,遭逢盛明,初宰當塗,過九華山,道逢 神人,與棗食之。後數見,夢寐間若冥感元遇者。」 《花史》:「呂仙亭前棗樹未嘗實,一歲忽有實如瓜,太守 命小吏採而進,小吏私啖之,遂仙去。」

《志怪錄》:弘治初,垂虹橋旁有老嫗,奔走鬻利。一日嫗 偶出,幼女守舍,忽見一美人,從小青衣徐步入其家, 女視之猶未笄,而姿色艷冶,妝飾瑰麗,若貴家處子。 問婆婆安在,且曰:「『吾不能待,當重來相訪』。出門登畫 舫而去。嫗歸,女告之,嫗不為意。明日又出,美人復來, 女詢其姓氏,不答,又問有何言,美人掩袂羞澀久之」, 語女曰:「欲相煩求一配耳。」因邀女同行。見畫舫艤堤 畔,美人邀女登焉。張設甚麗,異香襲人。几上置棗一 盂,取以啗女。女留一二於懷,歸以告。嫗,出棗相視大 異焉。既杳無見,物色卒不可得,時傳為水仙龍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