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0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槲部彙考

釋名

《心》。爾雅     《樕樸》。爾雅

樸,樕。詩經    槲樕。爾雅疏

槲實。唐本    大葉櫟。綱目

《櫟橿子》。綱目   《金雞樹》:綱目

槲圖

槲圖

《詩經》

召南野有死麇

林有《樸樕》。

樸,樕,小木也。《釋木》云:「樕,樸心。」某氏曰:「樸樕,槲樕也。有心能溼,江河間以作柱。」孫炎曰:「樸樕,一名心。」是樸樕為木名也。言小木者,以林有此木,故言小木也。林有樸樕,謂林中有樸樕之木也。

《爾雅》

釋木

樕,樸心。

槲樕別名。樸樕一名心。某氏曰:「樸樕,槲樕也。有心能溼,江河間以作柱。」是樸樕為木名也。故郭云:「槲樕別名。」《詩·召南》:「野有死麇」,云:「林有樸樕。」此作「樕樸」,文雖別,其實一也。或者傳寫誤。

《本草綱目》

槲實釋名

李時珍曰:槲樕,猶觳觫也。栗子綻縣,有顫慄之象,故 謂之栗。槲葉搖動,有觳觫之態,故曰「槲樕」也。樸樕者, 婆娑蓬然之貌。其樹偃蹇,其葉芃芃故也。俗稱衣物 不整者為「樸樕」,本此。其實木彊,故俗謂之「櫟橿子。」史 言武后掛赦書于槲樹,人遂呼為「金雞樹」云。

《集解》

《蘇頌》曰:「槲,處處山林有之,木高丈餘,與櫟相類,亦有 斗,但小不中用耳,不拘時,采其皮葉入藥。」

寇宗奭曰:「槲亦有斗木,雖堅而不堪充材,止宜作柴 為炭,不及櫟木。」

李時珍曰:「槲有二種:一種叢生小者名枹,音孚,見《爾 雅》。一種高者名大葉櫟。」樹、葉俱似栗,長大粗厚,冬月 凋落,三、四月開花亦如栗,八、九月結實似橡子而稍 短小,其蔕亦有斗。其實僵澀味惡,荒歲人亦食之。其 木理粗不及橡木,所謂樗櫟之材者指此。

仁氣味

苦澀平無毒。

仁主治

李時珍曰:「蒸煮作粉,澀腸止痢,功同橡子。」

槲若修治

《蘇頌》曰:「若即葉之名也,入藥須微炙令焦。」

槲若氣味

甘苦平無毒。

槲若主治

蘇恭曰:「療痔止血。及血痢止渴。」

李時珍曰:「活血利小便。除面上皻赤。」

木皮氣味

苦澀無毒。

木皮主治

蘇恭曰:「煎服。除蟲及漏甚效。」

甄權曰:「煎湯,洗惡瘡良。」

大明曰:「能吐瘰𤻤,澀五臟。」 李時珍曰:「止赤白痢、腸風下血。」

附方

卒然吐血:槲葉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和滓 服。簡要濟眾

鼻衄不止:槲葉搗汁一小盞,頓服即止。聖惠方 腸風血痔,熱多者尤佳。槲葉微炙研末一錢,槐花炒 研末一錢,米飲調服,未止再服。寇氏衍義

冷淋莖痛:槲葉研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蔥白七寸,煎 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二。

孩子淋疾:「槲葉三片煎湯,服一雞子殼」,小便即時下 也。孫真人方

螻蛄漏疾:槲葉燒存性,研,以米泔別浸槲葉,取汁洗 瘡後,乃納灰少許於瘡中。聖惠方

鼻上皻皰出膿血者,以泔水洗槲葉,取汁洗之,拭乾, 納葉灰少許於中,良。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