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2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泗水縣志》:「玉溝煙柳,在縣治西十里,其泉北流入泗, 堤柳成林,淡煙籠翠。」

《嶧縣志》:「嶧多山,故宜木,獨不宜柳。每歲河干種植,率 皆市材於他境,未幾而枯敗成朽株矣。」

《魚臺縣志柳店集》有大柳一株,其下冬不積雪,其芽 迎春先舒,或曰「有物蟄之,人訝其異。」

《曹州志》:「清丘在城西南三十里,即宋齊會處。上有古 剎,遠近多柳,朝暮望之,鬱然如煙。」

《臨汾縣志》:「月池在千金堰北,周二百餘步,沿池堤畔 并河渠兩岸植桃柳數百株,一桃一柳相間,春光秋 色,綺麗悅人,人多遊賞。」

《陳留縣志》:「城東古道,去縣十里,高陽舊域,兩岸如堤, 上植綠柳,帶雨拖煙,不減蘇堤。」

元聖祠,樂道橋在先覺殿前,任道門外,甬道上植楊 柳,春深垂條,濯濯如髮,翠色欲滴。

《通許縣志》「治西北古城,有合抱古柳數十章,清陰連 畝,盛暑過此,蕭爽逼人。」

城北鳳形岡,為一邑之勝。方春柳,浪桃緋,四圍列綺。 《儀封縣志》:「故王廟在適衛門東,相傳為朱溫兄全昱 葬此,墓傍有廟祀之。後廟塚俱廢,止有高坦一區,二 柳合抱相連,挺生其上,後又為積水渰沒。」

《沈丘縣志》:「孤柳,古所植也,在治北,材榦槎枒,每秋冬 群烏噪集。」

醒柳在縣正西七里。城高爽,周圍皆柳。每晴,樹頭青 翠,出沒煙光。

《林縣志》:「葦泉在縣西北十五里,生葦特茂,故名。」今葦 無人,多植柳,更曰「柳渚。」

柳泉,在縣東北三十里。泉傍多柳,因以為名。

《濟源縣志》:「萬柳亭在縣西溴水北岸。唐白居易詩:『獨 立蒼茫殘照外,落花飛絮點人衣』。即此。」

《宜陽縣志》:「柳泉在縣西官莊保,寬丈許,旁植以柳,因 名。」

《鄠縣志》:「柳塘南山下,元楊奐隱居教授,其徒植柳千 株。」

秦渡仙柳在四真觀。宋沖陽王真人演教之所。馬、譚、 丘、劉自山東來,受業於沖陽,分志插柳,各自為蹤,遂 名四師堂。春夏之交,仙柳爭榮,綠陰茂密,更宋元柳 枯。入明洪武初,敕賜應夢真人孫碧雲遊覽終南大 華,經歷於此。仙柳枯而復榮,乃復立觀,亦一異也。 《商州志》:「泮池側金線柳一株,圍徑二丈,長條至地,為 文《廟勝觀》。」

《延安府志》:膚施縣柳湖,在城南五里,延利渠水從北 入城,復穿城南出,溢而為湖,以多種柳於堤上,名柳 湖,在嘉嶺山下。唐李益有「路旁幾株柳,此路向延州」 之句。

中部縣柳枯泉南五里,沸出懸流,旁多叢柳,每至秋 風葉落,隨流飄蕩。

《上海縣志》:「萬柳堤,柳氏允中之大父,植萬柳於龍江 堤上,因名。」

《杭州府志》:「錢塘三橋,垂柳萬株,陰夾兩岸,披拂行人 遊騎,最為妖冶。」

柳浪港在清波門外。古多垂柳,風擺成浪,故名。 《嘉興縣志》:「吳公柳在迎恩門外大道傍,約數百株,知 縣吳貢所植。暑月綠陰遮道,行者稱快,有甘棠之思。 歲久為居民侵伐,存者十一。」

《彭澤縣志》:「柳洲在縣北半里許,綠柳百萬株,日出時 煙霧低橫,青連十里。」

《安寧州志》:「永安橋南兩岸,高柳垂堤,翠煙如幔,遊客 常㩦斗酒,聽黃鸝聲。」 《大理府志》:浪穹縣「由東門至江幹村而東,一縷長堤, 逶迤七八里,古柳沿之,煙籠風曳,拂以湖心之水,抹 以溫泉之氣,濃青淡白,環匝漁村,繫馬維舟,悠然勝 賞。」

柳部雜錄

《詩經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柳木茂盛則 多蟬。

《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有菀者柳,不尚愒 焉。「菀」,茂木也。

《管子》:「五沃之土,其木宜柳。」

《白虎通》:「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全唐詩話》雲《溪子》曰:「杜牧舍人云:『巫娥廟裡低含雨, 宋玉堂前斜帶風』。滕郎中又云:『陶令門前𦊰接籬,亞 夫營裡拂旌旗』。俱不言『楊柳』二字,最為妙也。是以姚 合郎中吟《道旁亭子》詩云:『南陌遊人回首去,東林過 客杖藜歸』。不稱亭而意見矣。」

《古今詩話》:漢張敞為京兆尹,走馬章臺街,街有柳,終 唐世曰「章臺柳。」故杜詩云:「京兆空柳色。」

《宋史河渠志》:「凡伐蘆荻謂之芟,伐山木榆柳枝葉謂 之梢。」

《夢書》「柳為使者,夢當出遊也。」

《物類相感志》:清明柳條可止醬醋潮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