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諸博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 書太常博士責讓之。」 按《儒林房鳳傳》:「大司馬王根 薦鳳明經通達,擢為光祿大夫。時光祿勳王龔與奉 車都尉劉歆共校書,三人皆侍中。歆白《左氏春秋》可 立,哀」帝納之,以問諸儒,皆不對。歆於是數見丞相孔 光,為言《左氏》以求助,光卒不肯。唯鳳、龔許歆,遂共移 書責讓太常博士。

平帝元始三年夏立學官校學置經師一人庠序置孝經師一人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三年夏,立學官,郡國曰學,縣、 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庠 序置孝經師一人。」

元始五年春正月,「徵天下通知經史傳記及術數之 學者,遣詣京師。」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五年春正月,徵天下通知逸 經、古記、天文、曆算、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 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 京師,至者數千人。」 按《王莽傳》:「元始四年,莽奏起明 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築舍萬區,作市常滿倉,制度甚 盛。立樂經,益博士員,經各五人,徵天下通一藝,教授 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 讖》《鍾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 網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後千數,皆令記說廷中, 將令正乖繆壹異說云。按莽奏於四年而徵遣之詔則始於五年從本紀為是 按《後漢書儒林董鈞傳》:「元始中,舉明經,遷廩犧令。」

平帝元始五年舉明經。

元始 年,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博士,置 《六經》祭酒。」

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 按《儒林傳贊》:「自武帝時立 五經博士,平帝時又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 書》。」

按《後漢書蘇竟傳》:「竟字伯況,扶風平陵人也。平帝世, 竟以明《易》為博士講書祭酒。」

王莽置《六經》祭酒,秩上卿,每經一人,竟為尚書祭酒。

後漢

光武帝中興,立《五經》博士十有四家,置祭酒。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徐防傳》,「漢承亂秦, 經典廢絕,本文略存,或無章句,收拾缺遺,建立明經, 博徵儒術,開置太學。孔聖既遠,微旨將絕,故立博士 十有四家。」

《漢官儀》曰:「光武中興,恢弘稽古,《易》有施孟、梁丘賀京房,《書》有歐陽和伯、夏侯勝建,《詩》有申公、轅固、韓嬰,《春秋》有嚴彭祖、顏安樂,《禮》有戴德、戴聖,凡十四博士,太常差選有聰明威重一人為祭酒,總領綱紀也。」

按《張元傳》:「元字君夏,河內河陽人也。少習《嚴氏春秋》, 兼通家法。建武初,舉明經,補弘農文學。」 按《儒林傳》: 「洼丹字子玉,南陽育陽人也。世傳《孟氏易》,王莽時常 避世教授,專志不仕,徒眾數百人,建武初為博士。」

光武帝建武元年都洛陽載經牒祕書二千餘兩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丑,車駕 入洛陽,遂定都焉。」

按《文獻通考》:「初,光武遷都洛陽,其經牒祕書載之二 千餘兩。自此以後,參倍於前。」

建武二年,范升以梁恭呂羌經學深明疏請讓為博 士。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范升傳》,建武二年, 光武徵詣懷宮,拜議郎,遷博士。上疏讓曰:「臣與博士 梁恭、山陽太守呂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並耆艾,經 學深明,而臣不以時退,與恭並立。深知羌學,又不能 達,慚負二老,無顏於世。誦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開 口以為人師,願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許,然由是重 之。

建武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於雲臺,議立《費氏 易》《左氏春秋》博士。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范升傳》,時尚書令 韓歆上疏,欲為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詔下其議。 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於雲臺。帝曰:「范博士 可前平說。」升起對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於丘明,師 徒相傳,又無其人,且非先帝所存,無因得立。」遂與韓 歆及大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辨難,日中乃罷。升退而 奏曰:「臣聞主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 陛下愍學微缺,勞心經藝,情好博聞,故異端競進。近 有司請置京氏《易》博士,群下執事,莫能據正。京氏既 立,費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此類,亦希置立。京、費已 行,次復高氏。《春秋》之家,又有騶、夾。如令《左氏》、費氏得 置博士,高氏、騶、夾,五經奇異,並復求立」,各有所執,乖 戾分爭,從之則失道,不從則失人,將恐陛下必有厭 倦之聽。孔子曰:「博學約之,弗叛矣夫夫學而不約,必 叛道也。」顏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謂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