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明元帝泰常八年四月至洛陽觀石經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云云。

明元帝   年,采諸經史,撰《新集》三十篇。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帝禮愛儒生,好覽史傳。以劉向 所撰《新序》《說苑》於經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 十篇,采諸經史,該洽古義,兼資文武焉。」

太武帝神麚 年選李靈授皇太子經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不載。 按《李靈傳》:「神麚中,世祖 徵天下才㒞。靈以學優溫謹,選授高宗經。」

孝文帝   年借書于齊祕府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經籍志》。「孝文徙 都洛邑。借書於齊祕府之中。稍以充實。」

太和九年春正月。詔以圖讖諸書。非墳典所載者。嚴 加禁斷。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九年春正月戊寅,詔曰:「圖 讖之興,起于三季,非經國之典,徒為妖邪所憑。自今 圖讖祕緯及名為《孔子閉房記》者,一皆焚之;留者以 大辟論,及諸巫覡假稱神鬼,妄說吉凶,及委巷諸卜, 非墳典所載者,嚴加禁斷。」

太和十六年四月。幸皇宗學。親問博士經義。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七年九月,幸太學,觀《石經》。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九年六月。「詔薛曇寶求天下遺書。」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九年六月癸丑,詔求天 下遺書,祕閣所無,有裨益時用者,加以優賞。」 按《薛 野傳》:「子曇寶,初補散騎,高祖詔曇寶采遺書於天 下。」

宣武帝永平三年六月重求遺書於天下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永平三年六月「壬寅,詔重求遺 書於天下。」

宣武帝   年,令祕書省考校書籍。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不載。 按《儒林孫惠蔚傳》:「惠蔚 遷祕書丞,武邑郡中正。惠蔚既入東觀,見典籍未周, 乃上疏曰:『臣聞聖皇之御世也,必幽贊人經,參天貳 地,憲章典故,述遵鴻猷。故《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則六經百氏,圖書祕籍,乃 承天之正術,治人之貞範。是以溫柔疏遠,《詩》《書》之教; 恭儉易良,禮樂之道。《爻彖》以精微為神,《春秋》以屬辭 為化,故大訓炳於東序,藝文光於麟閣』。」斯實太平之 樞宗,勝殘之要道,有國之靈基,帝王之盛業,安上靖 民,敦風美俗,其在斯乎!及秦棄學術,禮經泯絕。漢興 求訪,典文載舉,先王遺訓,燦然復存。暨光武撥亂,日 不暇給,而入洛之書二千餘兩。魏晉之世,尤重《典墳》, 收亡集逸,九流咸備。觀其鳩閱史篇,訪購經論,紙竹 所載,略盡無遺。臣學闕通儒,思不及遠,徒循章句,片 義無立。而慈造曲覃,廁班祕省,忝官承乏,唯書是司。 而觀閣舊典,先無定目,新故雜糅,首尾不全。有者累 帙數十,無者曠年不寫。或篇第褫落,始末淪殘;或文 壞字誤,謬爛相屬。篇目「雖多,全定者少。臣請依前丞 臣盧昶所撰《甲乙新錄》,欲裨殘補闕,併有無,校煉句 讀,以為定本。次第均寫,永為常式。其省先無本者,廣 加推尋,搜求令足。然經記浩博,諸子紛綸,部帙既多, 章篇紕繆,當非一二校書,歲月可了。今求令四門博 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祕書省專精校考,參定字 義。如蒙聽許,則典文允正,群書大集。」詔許之。

孝明帝熙平元年二月太師高陽王雍等奏舉崔光授肅宗經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 按《崔光傳》云云。

神龜元年詔校勘石經補其殘缺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 按《崔光傳》,光遷車騎大 將軍儀同三司。神龜元年夏,光表曰:「《詩》稱『蔽芾甘棠, 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又云:『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傳》 曰:『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不恤其人。是以《書》始 稽古,易本山火。觀於天文,以察時變,觀於人文以化 成天下』。」安世記篋於汾南,伯山抱卷於河右,元始孤 論,充漢帝之坐;孟皇片字,懸魏王之帳。前哲之寶重 墳籍,珍愛分篆,猶若此之至也。矧迺聖典鴻經,炳勒 金石,理為國楷,義成家範,跡實世模,事則人軌,千載 之格言,百王之盛烈,而令焚荒汙毀,積榛棘而弗掃, 為鼯鼬之所栖宿,童豎之所登踞者哉!誠可為痛心 疾首,拊膺扼腕。伏惟皇帝陛下孝敬日「休,自天縱睿, 垂心初學,儒業方熙。皇太后欽明慈淑,臨制統化,崇 道重教,留神翰林,將披雲臺而問禮,拂麟閣以招賢。 誠宜遠開闕里,清彼孔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宮廟, 舊校為墟,子衿永替。豈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京 邑翼翼,四方是則」也。尋《石經》之作,起自炎劉,繼以曹 氏典論,初乃三百餘載,「計末向二十紀矣。昔來雖屢 經戎亂,猶未大崩侵。」如聞往者刺史臨州,多構圖寺, 道俗諸用,稍有發掘,基蹗泥灰,或出於此。皇都始遷, 尚可補復,軍國務殷,遂不存檢,官私顯隱,漸加剝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