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玉海》,「舜在位,得益地圖,遂廣黃帝九州為十二州。」

按玉海引帝王世紀及集仙錄皆言西王母慕舜德獻益地圖其說近誕至云廣九州為十二州則益地圖之說殆非無據茲削其誕者存其足據者以為考古者之一證云

夏后氏

夏后氏有《夏書、政典》《夏易》《洛書小正》《大山海經》諸 書。

按:《尚書禹貢》蔡傳,「夏禹有天下之號也。《書》凡四篇。《禹 貢》作於虞時,而繫之《夏書》者,禹之王以是功也。 引征政典。」

夏后為政之典籍,若《周官》六卿之政治典也。

《五子之歌》有典有則。

「典」,謂經籍。

《洪範》「天錫禹。」《洪範》九疇。

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之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正義《漢書》謂為九章,劉歆以為禹治洪水,錫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按《周禮春官》「太上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

訂義鄭鍔曰:《連山》以艮為首,夏人之易,其卦艮上艮下,故曰「連山」,言如山之相連也。

按《禮記禮運》:「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 徵也,吾得夏時焉』。」

鄭元曰:「得《夏》四時之書,其存者有《小正》。」

按:《史記夏本紀》。「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云。 按《漢書藝文志》。大三十七篇。見雜家

「《傳》言禹之所作,其文似後世語。」師古曰:古「禹」字。

《山海經》十三篇。見形法

按:《帝王世紀》:「禹觀於河,始受圖。」

按《論衡》,「禹主治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 以所聞見,作《山海經》。」

殷有《商書》《商頌》《商易》諸書。

按:《書經湯誓》蔡傳:「契始封商,以為有天下之號。《書》凡 十七篇。」

按:《詩經商頌朱子集傳》:「契為舜司徒,而封於商,傳十 四世而有天下。其後武王封微子啟於宋。其後政衰, 商之禮樂曰以放失七世。至戴公時,大夫正考甫得 《商頌》十二篇於周太師,歸以祀其先王。至孔子編《詩》 而又亡其七篇。然其存者亦多闕文疑義。」

按《周禮》:「太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

訂義鄭鍔曰:「《歸藏》以坤為首,商人之易,其卦坤上坤下,故曰《歸藏》。」言如地道之包含萬物所歸而藏也。

周制,天官之屬,司書掌版圖。地官司徒掌建邦土地 之圖,以六藝教萬民。春官之屬,大師掌六詩,大卜掌 三易,大史等掌內外古今之書。秋官之屬,小行人掌 五物,各為一書。又命樂正等立《詩》《書》《禮》《樂》之教,以造 士。

按《周禮天官》司書「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九職、九正、 九事,邦中之版,土地之圖。」

《司書》「主會計之簿書」者,書,冊籍也。「邦中之版以考人民之數,土地之圖以考邦國之數。」然司書但掌其書而已。

《地官》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 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 地域廣輪之數,辨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封溝之,設其社 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 社與其野,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三曰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 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 曰《九數》。

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瞽 矇、諷誦。《詩》,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 大卜掌三 《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 其別皆六十有四。

杜子春云:「連山宓犧,《歸藏》黃帝。」《近師》皆以為夏殷、周。訂義鄭鍔曰:「《周易》以乾為首,周人之《易》,其卦乾上乾下,名曰周易,如天覆無不周,而變易無窮也。」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灋以逆官府 之治。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凡辨法者攷焉,不信者刑 之。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以貳六官。」

合解大史,史官之長,主藏書者。六典,大師掌之,大史助之。灋即八灋,則即八則,蓋大史以掌書為職,典灋則之書,皆其所職焉故也。凡邦國官府都鄙,有爭其舊典是非者,必就大史考之。不信大史之灋,則以刑治之。一云與其所藏不合者,則治以刑也。約,盟誓也。劑,券書也。皆藏其書于大史也。貳猶副也。約劑之書,其正在《六官》,其副在《大史》。

《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