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明朝聖君初政記》,十八「年三月十四日聖旨:憑禮 部選小秀才,編類陳、蔡二傳。」

按《明外史劉三吾傳》:「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薦,召至。帝 銳意制作,而宿儒凋謝,得三吾,晚悅之,一切禮制及 三場取士法,多所刊定。三吾博學善屬文。帝製大誥, 命三吾序《洪範注》成,亦命序敕修省,躬錄書傳《會選》 《寰宇通志》《禮制集要》諸書,皆總其事。書成,賜賚甚厚。 帝嘗曰:『朕觀天象,奎壁間有黑氣,今消矣。文運其興 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稱朕意』。」

洪武二十三年詔購遺書。以劉三吾授《晉世子經》 按《明朝開天紀》,「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詔購遺書。」 按《明紀》,「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購遺書。福建布政司 進《南唐書》。」《金史》、蘇轍《古史》

按《明外史劉三吾傳》:「洪武二十三年,授晉世子經,吏 部劾其怠職,降國子博士。」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丁卯。頒書籍于北方學校 按《明朝開天紀》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召門克新問《經史》。

按《明外史任亨泰傳》:鞏昌門克新,由薦舉為泰州教 諭。洪武二十六年,帝召問經史及政治得失,直言無 隱,授左贊善。紹興王俊華以善文辭,授右贊善。上諭 吏部曰:「左克新,右俊華,重直言也。」

洪武二十八年,校正《經》書,刻板給天下學校。

按《聖君初政記》:「二十八年,校正《尚書》,會選《孟子》節文, 刻板給散天下學校。」

建文帝建文二年命王艮等類次祕閣書目

按《明外史王艮傳》:「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進士, 授翰林院修撰,設文史館居之,類次祕閣書目,諸大 著作,皆綜理之。」

成祖永樂元年命金幼孜等讀書東宮先具經義呈帝覽時進講經史于帝前

按《明外史金幼孜傳》:「成祖即位,翰林坊局臣講書東 宮,皆先具經義,閣臣閱正呈,帝覽,乃進講解縉《書》、楊 士奇《易》、胡廣《詩》、幼孜《春秋》。」 按《解縉傳》:「成祖入京師, 擢侍讀,命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並 直文淵閣,尋進侍讀學士。已而胡廣出為祭酒。縉等 六人時進講經史,從容獻納,帝常虛己聽之。」

永樂二年,帝御文華殿,與楊士奇講論《經義》。

按《春明夢餘錄》:永樂二年,上御文華殿,大學士楊士 奇以《大學講義》進,上覽而善之,因諭帝王之學貴切 己實用。先儒謂「『克明峻德』一章一部,《大學》皆具。士奇 曰:『堯舜禹湯文武聖人,凡修諸身,施於家國天下者, 皆《大學》之理,誠聖學所當先務』。」按此條雖專言大學而經義皆具為有明

一代《文華殿講經》之始,故錄之總部。

永樂四年三月,上視學,祭酒胡儼等講經。四月,購求 遺書。閏七月敕下南安郡邑,勿毀文籍圖書。

按《明朝肇運紀》,永樂四年三月辛卯朔,上謁孔子,皮 弁四拜,視太學祭酒胡儼等講經,明日上為文刻石。 四月求遺書,閏七月敕下南安郡邑,勿毀文籍圖書 按《明紀》,永樂四年,上問文淵閣經史子集皆備乎?解 縉對曰:「經書粗備,子集多闕。」上曰:「古人家稍有餘貲, 皆欲購書,況朝廷而可闕乎?」令擇通知經籍者,四出 購求。

按《春明夢餘錄》:永樂初,問文淵閣書籍皆備否,召禮 部尚書鄭錫,令擇通知典籍者四出購求。且曰:「『書籍 不可較價值,惟其所欲與之』。又曰:『置書不難,須常覽 有益』。」按鄭錫一作鄭賜未知孰是

永樂五年十一月,《永樂大典》成,帝為製序。是年遣胡 濙巡天下,頒御製諸書。 按《明朝肇運紀》:永樂五年十一月,太子少師姚廣孝 等,進重修《文獻大成》,更賜名《永樂大典》。上為序,略曰: 命文學之臣,纂集四庫之書,及購募天下遺籍,上自 古初,迄于當世,旁搜博採,彙聚群分,著為奧典。以氣 天地之始也,有氣斯有聲,有「聲斯有字。」故用韻以統 字,用字以繫事。揭其綱而目必張,振其始而末具舉, 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巨細精粗,粲然 明備。其餘雜家言,亦皆得以附見。蓋網羅無遺,以存 考索,使觀者因韻以求字,因字以考事,自源徂流,如 射中鵠,開卷而無所隱,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 之冬,總二萬「二千九百二十七卷,名曰《永樂大典》。」 按《明外史陳濟傳》:「成祖以修《永樂大典》,用大臣薦,以 布衣,召為都總裁,而曾棨等為之副。詞臣纂修者及 太學生數千人,繙祕庫書數百萬卷,浩無端倪。濟與 少師姚廣孝等數人,發凡起例,區分鉤考,秩然有法。 執筆者有所疑,輒就濟質問,應口辨析無滯。書成,擢」 右春坊右贊善。濟謹慎無過,皇太子甚重禮之,凡稽 古纂集之事悉屬濟,隨事敷奏,多裨益。 按《姚廣孝 傳》,廣孝嘗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書成,帝褒美之。

按《胡儼傳》,「成祖即位,拜國子監。儼在國學,凡朝廷」

「著作多,命儼修《永樂大典》,為總裁官。」 按《曾棨傳》:「棨 預修《永樂大典》,為副總裁官,書成遷侍讀。」 按《桂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