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七卷目錄

 經籍總部彙考七

  漢書藝文志

經籍典第七卷

經籍總部彙考七

《漢書》

藝文志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 為五。韋昭曰謂左氏公羊穀梁鄒氏夾氏也《詩》分為四。韋昭曰謂毛氏齊魯韓《易》 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 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 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 樂崩,聖王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臧《書》之策。 如淳曰劉歆七略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則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置「寫書之官, 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祕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 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 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 術。師古曰占卜之書侍醫李柱國校《方技》。師古曰醫藥之書也每一書 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 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 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師古曰六藝六經也有《諸子 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 要,以備篇籍。師古曰刪其浮穴取其指要也 《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師古曰上下經及卜翼故十二篇 《易傳周氏》二篇。字王孫也

《服氏》二篇。師古曰劉向別錄云服氏齊人號服光 《楊氏》二篇。名何字叔元菑川人

《蔡氏》二篇。衛人事周王孫

《韓氏》二篇。名嬰

《王氏》二篇。名同

《丁氏》八篇。名寬字子襄梁人也

《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

《淮南道訓》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法 《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 師古曰劉向別錄云神輸者王道失則災害生得則四海輸之祥瑞 《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 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蘇林曰東海人為博士師 古曰蘇說是也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戲氏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至於殷周之際,紂在上位, 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 而效,於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為之《彖》《象》《繫辭》 《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 三古。」孟康曰易繫辭曰易之興其於中古乎然則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及秦 燔書,而《易》為筮卜之事,傳者不絕。漢興,田何傳之,訖 於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於學官,而民間有費、高 二家之說。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經。師古曰中 者天子之書也言中以別於外耳或脫去「無咎悔亡」,唯《費氏經》與古 文同。

《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為五十七篇師古曰孔安國書序云凡五十九篇為四十 六卷承詔作傳引序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鄭元序贊云後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 《經》二十九篇。大小夏侯二家歐陽經三十二卷師古曰此二十九卷伏生傳授者 《傳》四十一篇。

《歐陽章句》三十一篇。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歐陽說義》二篇。

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

許商《五行傳記》一篇。

《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師古曰劉向云周時誥誓號令也蓋孔子所論百篇之餘也今之 存者四十五篇矣

《議奏》四十二篇。宣帝時石渠論韋昭曰閣名也於此論書 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劉向稽疑一篇師古曰此凡言入者謂七略之外 班氏新入之也其云出者與此同

《易》曰:「河出圖,雒出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 孔子篹焉。孟康曰篹音撰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 之《序》,言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臧之。漢 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 歐陽、大小夏侯氏立於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 中。師古曰家語云孔騰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書孝經論語於夫子舊堂壁中而漢記尹敏傳云孔 鮒所藏二說不同未知孰是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 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