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經,遷詹事,高密相。」 按《疏廣傳》,「地節三年,立皇太 子,選丙吉為太傅,廣為少傅。數月,吉遷御史大夫,廣 徙為太傅。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

元康元年講論六藝群書詔博舉明先王之術者

按《漢書宣帝本紀》:「元康元年八月,詔曰:『朕不明六藝, 鬱于大道,是以陰陽未時。其博舉吏民,厥身修正,通 文學,明于先王之術,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 各一人』。」 按《兒寬傳贊》:「孝宣承統,纂修洪業,亦講論 六藝,招選茂異。而蕭望之、梁丘賀、夏侯勝、韋元成、嚴 彭祖、尹更始以儒術進,劉向、王褒以文章顯。」 按《王 褒傳》:「宣帝時,修武帝故事,講論六藝群書,博盡奇異 之好,徵能為《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益以高材。劉 向、張子僑、華龍、柳褒等侍詔金馬門,神爵,五鳳之間, 天下殷富,數有嘉應,上頗作歌詩,迺徵褒,既至,詔褒 為《聖主得賢臣頌》。」

元康三年,詔以張賀輔導經術追賜諡封侯。

按《漢書宣帝本紀》,元康三年詔曰:「故掖庭令張賀,輔 導朕躬,修文學經術,恩惠卓異,厥功茂焉。《詩》不云乎? 『無德不報』。封賀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將彭祖為陽都 侯,追賜賀諡曰陽都哀侯。」

甘露元年召五經名儒大議殿中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誼對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瑕丘江公傳》:「宣帝選郎 十人,從受《穀梁》。自元康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歲,皆習 明經。乃召《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 平《公羊》《穀梁》同異,各以經處是非。時《公羊》博士嚴彭 祖,侍郎申輓、伊推、宋顯,《穀梁》議郎尹更始,待詔劉向、 周慶、丁姓並論《公羊》家多不見從。願請內侍郎許廣, 使」者亦並內《穀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議三十餘事。 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誼對,多從《穀梁》,由是《穀梁》之 學大盛,慶姓皆為博士。

師古曰:「周慶、丁姓,二人也。」

甘露三年三月詔諸儒講《五經》同異於石渠增立博 士。

按《漢書宣帝本紀》:「甘露三年春三月己丑,詔諸儒講 《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 臨決焉。迺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

按《劉向傳》,「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材置左」

右更生等並進對。更生言黃金可成方,不驗,下更生 吏。上奇其材,得減死論。會初立《穀梁春秋》,徵更生受 《穀梁》,講論五經於石渠。 向子歆移太常博士書曰: 「往者博士《書》有《歐陽,春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皇 帝猶復廣立《穀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 相反,猶並置之。何者?與其過而廢之也,寧過而立之。」

師古曰:《三輔舊事》云:「石渠閣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祕書。」

按《薛廣德傳》:「蕭望之薦廣德經行,宜充本朝為博士, 論石渠。」 按《韋元成傳》:「元成受詔,與太子太傅蕭望 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條奏其對。」 按 《儒林施讎傳》:「讎為童子,從田王孫受《易》,與孟喜、梁丘 賀並為門人。及賀為少府,於是薦讎,詔拜讎博士。甘 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 按《儒林梁 丘賀傳》:「賀子臨,為黃門郎。甘露中,奉使問諸儒於石 渠。臨學精熟,專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五經》,聞臨說, 善之。」 按《儒林歐陽生傳》:「歐陽,大小夏侯氏學,皆出 於兒寬。寬授歐陽生子,世世相傳,至曾孫高子陽為 博士。高孫地餘長賓,以太子中庶子授太子,後為博 士。論。」石渠 按:《儒林林尊傳》:「『尊事歐陽高,為博士』。論 石渠。」 按《儒林周堪傳》:「堪字少卿,齊人也。與孔霸俱 事大夏侯勝,霸為博士,堪譯官令論於石渠,經為最 高。」 按《儒林張山拊傳》:「山拊字長賓,平陵人也。事小 夏侯建,為博士,論石渠。」 按《儒林王式傳》:「山陽張長 安幼君,先事式,後東平唐長賓,沛褚少孫亦來事式, 問經數篇。張生、唐生、褚生皆為博士。張生」論石渠至 淮陽中尉。 按《儒林孟卿傳》,「戴聖、戴德以博士論石 渠。聞人通,漢以太子舍人論石渠。」 按《儒林傳》贊,至 孝宣世,復立大小夏侯《尚書》《大小戴禮》、施孟梁丘《易》 《穀梁春秋》。

按《後漢書陳元傳》:「元上疏曰:『往者孝武皇帝好《公羊》, 衛太子好《穀梁》,有詔詔太子受《公羊》,不得受《穀梁》。孝 宣皇帝在人間時,聞衛太子好《穀梁》,於是獨學之。及 即位,為《石渠論》,而《穀梁》氏興』。」 按《翟酺傳》:「初,酺之為 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五經博士。武帝大合天下 之書,而孝宣論《六經》於石渠,學者滋盛,弟子萬數。」

宣帝甘露三年,詔諸儒講《五經》於殿中,兼平《公羊》《穀梁》同異,上親臨決焉。時更從《穀梁傳》,故言「六經」也。

按《玉海》:「甘露三年三月,詔諸儒講論五經同異,《易》則 施讎、梁丘臨,《書》則周堪、張山拊、林尊、歐陽地、餘假倉, 《詩》則韋元成、張生、薛廣德,《禮》則戴聖、戴德、聞人通,漢, 《穀梁》則蕭望之、劉向、尹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