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9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似蠋,並作鱣字。假鱣為鱓,其來久矣。 《後漢書》:酷吏樊曄為天水郡守,涼州為之歌曰:「寧見 乳虎穴,不入曄城寺。」而《江南書》本「穴」皆誤作「六」,學士 因循,迷而不寐。夫虎豹穴居,事之較者,所以班超云: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寧當論其六七乎?

「《後漢書楊由傳》云:『風吹削胏』。此是削札牘之柹耳。古 者書誤則削之,故《左傳》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謂札 為削。王褒《童約》曰:『書削代牘』。蘇竟書云:『昔以摩研編 削之才』。皆其證也。《詩》云:『伐木滸滸』。《毛詩》云:『滸滸,柹貌 也』。史家假借為肝胏字,俗本悉作脯腊之脯,或為反 哺之哺。」學士因解云:「削哺是屏障之名,既無證據,亦」 為妄矣。此是風角占候耳。《風角書》曰:「庶人風」者,拂地 揚塵轉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轉也?

《三輔決錄》云:「前隊大夫范仲公,鹽豉蒜果共一筩。」果 當作「魏顆」之顆,北士通呼物一由改為一顆,蒜顆是 俗間常語耳。故陳思王《鷂雀賦》曰:「頭如果蒜,目似花 椒。」又《道經》云:「合口誦經聲璅璅,眼中淚出珠子。」其 字雖異,其音與義頗同。江南但呼為蒜符,不知謂為 顆。學士相承讀為裹結之裹,言鹽與蒜共苞一裹內 筩中耳。正史削繁音義又音蒜,顆為苦戈反,皆失也。 有人訪吾曰:「《魏志》蔣濟上書云:『弊攰之民』,何字也?」余 應之曰:「意為攰即是。」倦之。耳。要用字苑云音九偽反,字見《廣雅》 及《陳思王集》也。張揖、呂忱並云「支傍作刀劍之刀」,亦是剞字, 不知蔣氏自造支傍作「筋力之力」,或借「剞」字,終當音 九偽反。

《晉中興書》:「太山羊曼常頹縱任俠,飲酒誕節,兗州號 為濌伯。」此字更無音訓。梁孝元帝嘗謂吾曰:「由來不 識,唯張簡憲見教,呼為嚃羹之嚃。」自爾便遵承之,亦 不知所出。簡憲是湘州刺史張纘諡也,江南號為碩 學。案法盛世代殊近,當是耆老相傳,俗間又有濌濌 語,蓋無所不施,無所不容之意也。顧野王《玉篇》誤為 黑傍㳫。顧雖博物,猶出簡憲、孝元之下,而二人皆云 「重邊。」吾所見數本,並無作「黑」者,重㳫是多饒積厚之 意,從黑更無義旨。

古樂府歌詞,先述三子,次及三婦,婦是對舅姑之稱。 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調絃未遽央。」古者子婦供事 舅姑,旦夕在側,與兒女無異,故有此言。丈人亦長老 之目。今世俗猶呼其祖考為先亡丈人,又疑「丈」當作 「大。」北間風俗,婦呼舅為大人公,「丈」之與大,易為誤耳。 近代文士頗作三婦詩,乃為匹嫡並耦,己之群妻之 意,又加「鄭」、「衛」之辭,《大雅》《君子》,何其謬乎!

古樂府歌《百里奚詞》曰:「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 雌,吹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吹當作炊煮之炊。案蔡 邕《月令章句》曰:「鍵關,牡也,所以止扉,或謂之剡移。」然 則當時貧困,并以門牡木作薪炊耳。《聲類》作扊,又或 作扂。

《通俗文》。世間題云「河南服虔字子慎造。」虔既是漢人, 其叔乃引蘇林、張揖。蘇、張皆是魏人,且鄭元以前,全 不解反語,通俗反音,甚為近俗。阮孝緒又云:李虔所 造。河北此書,家藏一本,遂無作李虔者。《晉中經》薄及 《七志》並無其目,竟不得知誰制。然其文義允愜,實是 高才。殷仲堪《常用字訓》,亦引服虔《俗說》,今復無此書, 未知即是《通俗文》,為當有異?近代或更有服虔乎?不 能明也。

或問:「《山海經》夏禹及益所記,而有長沙、零陵、桂陽、諸 暨,如此郡縣不少,以為何也?」答曰:「史之闕文,為日久 矣。加復秦人滅學,董卓焚書,典籍錯亂,非止于此。譬 猶《本草》神農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趙國、常山、奉高、真 定、臨淄、馮翊等郡縣名出諸藥物。《爾雅》周公所作,而 云張仲孝友,仲尼修《春秋》而經書。」孔丘卒,《世本》左丘 明所書。此說出皇甫謐帝王世紀而有燕王喜,漢高祖。《汲冢瑣語》 乃載《秦望碑》《蒼頡篇》李斯所造,而云:「漢兼天下,海內 并廁豨黥韓覆叛,討滅殘。」《列仙傳》劉向所造,而贊云 七十四人,出佛經。《列女傳》亦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頌, 終于趙悍后,而傳有更始韓夫人、明德馬后及梁夫 人嫕。皆由後人所羼,非本文也。

或問曰:「『《東宮舊事》,何以呼鴟尾』為『祠尾』?」答曰:「『張敞者, 吳人,不堪稽古,隨宜記注,遂鄉俗訛謬,造作書字耳。 吳人呼祠祀為鴟祀』,故以『祠』代鴟;呼紺為『禁』,故以『系』 傍作『禁』代紺字。呼盞為竹簡反,故以木傍作『展』,以代 盞字;呼『鑊』字為『霍』字,故以金傍作『霍』代鑊字。又金傍 作『患』為鐶字,木傍作『鬼』為槐字,火傍作『庶』為炙字,既」 下作「毛」為「髻」字,金花則金傍作「華」,窗扇則木傍作「扇」, 諸如此類,專輒不少。又問《東宮舊事》:六色𦋺「是何 等物?當作何音?」答曰:「按《說文》云:『莙,牛藻也。讀若威,音 隱,塢瑰反。即陸機所謂『聚藻葉如蓬』者也。郭璞注《三 蒼》亦云:『蘊藻之類也。細葉蓬茸生。然今水中有此物, 一節長數寸,細茸如絲,圓繞可愛,長者二三十節,猶 呼為莙。又寸斷五色絲,橫著線股間,繩之以象莙草, 用以飾物,即名為莙。于時當紺六色罽作此莙,以飾 緄帶。張敞因造絲旁畏耳』』」,宜作「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