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9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燕、齊、趙、魏之間,橫經著錄,不可勝數。暨孝昌之後,海

內淆亂,四方學校,所存無幾。齊神武生於邊朔,長於 戎馬,因魏氏喪亂,屬尒朱殘酷,文章咸盪,禮樂同崩, 絃歌之音且絕,俎豆之容將盡。永熙中,孝武復釋奠 於國學,又於顯陽殿詔祭酒劉廞講《孝經》,黃門李郁 說《禮記》,中書舍人盧景宣講《大戴禮、夏小正》篇。及永 熙西遷,天平北徙,雖庠序之制,有所未遑,而儒雅之 道,遽形心慮。至興和、武定之間,儒業復盛矣。始天平 中,范陽盧景裕同從兄仲禮於本郡起逆,神武免其 罪,置之賓館,以經教授太子以下。及景裕卒,又以趙 郡李同軌繼之。二賢並大蒙恩遇,待以殊禮。同軌云 亡,復徵中山張彫、武勃海李鉉、刁柔、中山石曜等,逓 為師友。及天保、大寧、武平之朝,亦引進名儒,授皇太 子、諸王經術。然爰自始基,暨於季世,唯濟南之在儲 宮,頗自砥礪,以成其美。自餘多動違禮度,日就月將, 無聞焉爾。鏤冰彫朽,迄用無成,蓋有由焉。齊制,諸郡 並立學,置博士、助教授經,學生俱差逼充員,士流及 豪富之家,皆不從調。備員既非所好,墳籍固不關懷, 又多被州郡官人驅使,縱有游惰,亦不檢「察,皆由上 非所好之所致也。」周文受命,雅重經典,於時西都板 蕩,戎馬生郊,先王之舊章,往聖之遺訓,掃地盡矣。於 是求闕文於三古,得至理於千載,黜魏、晉之制度,復 姬旦之茂典,天下慕向,文教遠覃,衣儒者之服,挾先 王之道,雖通儒盛業,不逮魏、晉,抑亦近代之美也。自 正朔不一,將三百年,師訓紛綸,無所取正。隋文膺期 纂歷,平一寰宇,四海九州,強學待問之士畢集。天子 乃遵問道之儀,觀釋奠之禮。博士罄縣河之辨,侍中 竭重席之奧,考正亡逸,研覈異同,積滯群疑,渙然冰 釋。中州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及帝暮年,精華 稍竭,不悅儒術,專尚刑名,執政之徒,咸非篤好。暨仁 壽間,遂廢天下之學,惟存國子一所。煬帝即位,復開 庠序,國子郡縣之學,盛於開皇之初。徵辟儒生,遠近 畢至,使相與講論得失於東都之下,納言定其差次, 一以聞奏焉。既而外事邊裔,戎馬不息,師徒怠散,空 有建學之名,而無弘道之實,其風漸墜,以至滅亡。方 領矩步之徒,亦轉死溝壑。凡有經籍,因此湮沒於煨 燼矣。遂使後進之士不復聞《詩》《書》之言,皆懷攘竊之 心,相與陷於不義。《傳》曰:「學者將植,不學者將落。」然則 盛衰是繫,興亡攸在,有國有家者可不慎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