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9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十六卷目錄

 經籍總部總論四

  唐劉知幾史通藝文志

  韓愈昌𥟖文集與孟尚書書

  唐書儒學傳

  冊府元龜辨博 注釋

  宋洪邁容齋隨筆注書

  容齋續筆書籍之厄 說文與經傳不同

  朱子大全集答黃叔張 答潘恭叔

  馬端臨文獻通考論秦焚書

  齊東野語藏書

  明丘濬大學衍義補圖籍之儲

  遵生八牋論藏書

  群書備考書籍

  洞天書錄論書 獻售 刻地 印書 書直 讎對 藏書 觀書

  焦氏筆乘逸書 偽書

經籍典第三十六卷

經籍總部總論四

史通

《藝文志》

伏羲已降,文籍始備,逮于戰國,其書五車,傳之無窮, 是曰不朽。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漢定其流,別 編為《藝文志》。論其妄,載事等上篇。謂天文志《續漢》已 遷,祖 述不暇。夫前志已錄,而後志仍書,篇目如舊,頻煩互 出,何異以水濟水,誰能飲之者乎?且《漢書》之志天文、 藝文也,蓋欲廣列篇名,示存書體而已。文字既少,披 閱易周,故既乖節文而未甚穢累。既而後來繼述,其 流日廣,天文則星占、月會、渾天、周髀之流,藝文則四 部、七錄、中經、祕閣之軰,莫不各踰三篋,「自成一家。史 臣所書,宜其輒簡。而近世有著《隋書》者,乃廣包眾作, 勒成二志,騁其繁富,百倍前修,非唯循覆車而重軌, 亦復加闊眉以半額者矣。但自史之立志,非復一門, 其理有不安,多從沿革。唯藝文一體,古今是同,詳求 厥義,未見其可。」愚謂凡撰志者,宜除此篇,必不能去, 當變其體。近者《宋孝王〈關東風俗傳〉》亦有《墳籍志》,其 所錄皆鄴下文儒之士,讎校之司,所列書名,唯取當 時撰者,習茲楷則,庶免譏嫌。語曰:「雖有絲麻,無棄菅 蒯。」于宋王得之矣。

韓昌黎集

《與孟尚書書》

夫楊墨行,正道廢,且將數百年,以至於秦,卒滅先王 之法,燒除經書,坑殺學士,天下遂大亂。及秦滅,漢興 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其後始除挾《書》之律, 稍求亡書,招學士,經雖少得,尚皆殘闕,十亡二三。故 學士多老死,新者不見全經,不能盡知先王之事,各 以所見為守,分離乖隔,不合不公,二帝三王群聖人 之道於是大壞。後之學者無所尋逐,以至於今泯泯 也。其禍出於楊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雖賢聖 不得位,空言無施,雖切何補?然賴其言,而今之學者 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其大經大法皆 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所謂存十一於千百,安在 其能廓如也?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𠌯」矣。 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

唐書

《儒學傳序》

「高祖始受命,天下略定,即詔有司立周公、孔子廟于 國學。國學始置生七十二員,太學百四十員,四門學 百三十員,上郡學六十員,上縣學四十員,中下以十 為差。」又詔「宗室功臣子孫就祕書外省別為小學。」太 宗身屬櫜鞬,風纚露沐,然銳情經術,即王府開文學 館,召名儒十八人為學士,與議天下事。既即位,殿左 置弘文館,悉引內學士番宿更休。聽朝之暇,則與討 古今,道前王所以成敗,或日昃夜艾,未嘗少怠。貞觀 六年,詔罷周公祠,以孔子為先聖,顏氏為先師,盡召 天下惇師耆德以為學官。數臨幸,親釋菜,命祭酒、博 士講論經義。生能通一經者得署吏。三學益生員,并 置書、算二學,皆有博士,大抵諸生員至三千二百,自 元武屯營飛騎皆給博士授經,能通一經者,聽入貢 限。文治煟然勃興,雖三代之盛,所未聞也。帝又讎正 《五經》繆缺,頒天下示學者,與諸儒稡章句為義疏,俾 久其傳。詔前代通儒子孫,並加引擢。二十一年,詔「左 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 孔安國、劉向、鄭眾、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元、服虔、何休、 王肅、王弼、杜預、范甯二十一人,用其書,行其道,悉宜 褒大之,自今並配享孔子廟庭。」於是唐三百年之盛 稱。「貞觀」,寧不其然。高宗尚吏事,武后務權變,至諸王、 駙馬皆得領祭酒。初,孔穎達等始署官,發《五經》題與 諸生酬問,及是,惟判祥瑞案三牒即罷。元宗詔群臣 及府郡舉通經士,而褚無量、馬懷素等勸講禁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