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9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赧奔秦,秦取九鼎。」或時誤也。《傳》又言:「宋太丘社亡, 鼎沒水中彭城下。」其後二十九年,秦并天下。若此者, 鼎未入秦也。其亡從周去矣,未為神也。《春秋》之時,五 石隕於宋。五石者星也。星之去天,猶鼎之亡於地也。 星去天不為神,鼎亡於地何能神?春秋之時,三山亡, 猶太丘社之去宋,五星之去天。三山亡,五石隕,太丘 社去,皆自有為。然鼎亡,亡亦有應也。未可以亡之故, 乃謂之神。如鼎與秦三山同乎,亡不能神。如有知欲 辟危亂之禍乎,則更桀、紂之時矣。衰亂無道,莫過桀、 紂。桀、紂之時,鼎不亡去。周之衰亂,未若桀、紂留無道 之桀、紂,去衰末之周,非止去之宜,神有知之驗也。或 時周亡之時,將軍摎人眾見鼎盜取姦人鑄爍以為 他器,始皇求不得也,後因言有神名,則空生沒於泗 水之語矣。孝文皇帝之時,趙人新垣平上言:「周鼎亡 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於泗水,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 氣,意周鼎出乎?兆見,弗迎則不至。」於是文帝使使治 廟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 言神器事皆詐也,於是下平事於吏。吏治誅新垣平。 夫,言鼎在泗水中,猶新垣平詐言鼎有神氣見也。

《藝增篇》

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實,著文垂辭,辭出溢其真,稱 美過其善,進惡沒其罪。何則?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 也。故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 惡,則聽者不愜於心。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 使夫純樸之事,十剖百判,審然之語,千反萬畔。墨子 哭於練絲,楊子哭於岐道,蓋傷失本,悲離其實也。蜚 流之言,百傳之語,出小人之口,馳閭巷之間,其猶是 也。諸子之文,筆墨之疏,人賢所著,妙思所集,宜如其 實,猶或增之。儻經藝之言,如其實乎?言審莫過聖人, 經藝萬世不易,猶或出溢,增過其實。增過其實,皆有 事為,不妄亂誤,以少為多也。然而必論之者,《方言》經 藝之增,與傳語異也。經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怳惑之 人,觀覽採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尚書》「協和萬 國」,是美堯德致太平之化,化諸夏,并及夷狄也。言協 和方外,可也;言萬國,增之也。夫唐之與周,俱治五千 里內。周時諸侯千七百九十三國,荒服戎服要服,及 四海之外不粒食之民,若穿胸、儋耳、焦僥、跋踵之輩, 并合其數,不能三千。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盡於三千 之中矣。而《尚書》云「萬國」,褒增過實,以美堯也。欲言堯 之德大,所化者眾,諸夏夷狄莫不雍和,故曰萬國,猶 《詩》言「子孫千億矣。」美周宣王之德能慎。一作順「天地。天 地祚之,子孫眾多,至於千億。」言子孫眾多,可也;言千 億,增之也。夫子孫雖眾,不能千億,詩人頌美,增益其 實。案后稷始受邰封,訖於宣王,宣王以至外族內屬, 血脈所連,不能千億。夫千與萬,數之大名也。萬言眾 多,故《尚書》言「萬國」,《詩》言千億。《詩》云:「鶴鳴九皋,聲聞于 天。」言鶴鳴九折之澤,聲猶聞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窮 僻,名猶達朝廷也。其聞高遠可矣。言其聞於天,增之 也。彼言聲聞於天,見鶴鳴於雲中,從地聽之,度其聲 鳴於地,當復聞於天也。夫鶴鳴雲中,人聞聲,仰而視 之,目見其形,耳目同力,耳聞其聲,則目見其形矣。然 則耳目所聞見,不過十里,使參天之鳴,人不能聞也。 何則?天之去人以萬數,遠則目不能見,耳不能聞。今 鶴鳴,從下聞之,鶴鳴近也。以從下聞其聲,則謂其鳴 於地,當復聞於天,失其實矣。其鶴鳴於雲中,人從下 聞之,如鳴於九皋,人無在天上者,何以知其聞於天 上也?「無以知」,意從准況之也。詩人或時不知至誠以 為然;或時知而欲以喻事,故增而甚之。《詩》曰:「維周黎 民,靡有孑遺。」是謂周宣王之時,遭大旱之災也。詩人 傷旱之甚,民被其害,言無有孑遺一人不愁痛者。夫 旱甚則有之矣,言無孑遺一人增之也。夫周之民猶 今之民也,使今之民也,遭大旱之災,貧羸無蓄積,扣 心思雨,若其富人穀食饒足者,廩囷不空,口腹不肌, 何愁之有?天之旱也,山林之間不枯,猶地之水,丘陵 之上不湛也。山林之間,富貴之人必有遺脫者矣。而 言「靡有孑遺」,增益其文,欲言旱甚也。

《易》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閴其無人也。」非其無人 也,無賢人也。《尚書》曰:「毋曠庶官。」曠,空。庶,眾也。毋空眾 官,寘非其人,與空無異,故言空也。夫不肖者皆懷五 常,才劣不逮,不成純賢,非狂妄頑嚚,身中無一知也。 德有大小,材有高下,居官治職,皆欲勉效在官。尚書 之官,易之戶中,猶能有益,如何謂之空而無人?《詩》曰: 「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此言文王得賢者多,而不肖者 少也。今《易》宜言「閴其少人」,《尚書》宜言「無少眾官」,以少 言之可也,言空而無人,亦尤甚焉。五穀之於人也,食 之皆飽;稻粱之味,甘而多腴,豆麥雖糲,亦能愈飢。食 豆麥者,皆謂糲而不甘,莫謂腹空無所食。竹木之杖, 皆能扶病,竹杖之力,弱劣不及木或操竹杖,皆謂不 勁。莫謂手空無把持。夫不肖之臣,豆麥,竹杖之類也。 《易》持其具,臣在戶。言無人者,惡之甚也。《尚書》眾官,亦 容小材,而云無空者,刺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