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祕府,伏而未發。孝成皇 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祕臧,校理舊文,得 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 間則有魯國柏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 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 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 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 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 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 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 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 《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今聖上德 通神明,繼統揚業,亦閔文學錯亂。學士若茲,雖昭其 情,猶依違謙讓,樂與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詔,試《左氏》 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 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 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餘道,絕滅微學。夫可與 樂成,難與慮始,此乃眾庶之所為耳,非所望士君子 也。且此數家之事,皆先帝所親論,今上所考視,其古 文舊書,皆有徵驗,外內相應,豈苟而已哉!夫禮失求 之於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往者博士《書》有歐陽,《春 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帝猶復廣立《穀梁春秋》梁 「《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相反,猶並置之。何則?與其 過而廢之也,寧過而立之。《傳》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 在人。賢者志其大者,不賢者志其小者』。今此數家之 言,所以兼包大小之義,豈可偏絕哉?若必專己守殘, 黨同門,妒道真,違明詔,失聖意,以陷於文吏之議,甚 為二三君子不取也。」其言甚切,諸儒皆怨恨。是時名 儒光祿大夫龔勝以歆移書上疏,深自罪責,願乞骸 骨罷。及儒者。師丹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亂舊章, 非毀先帝所立。上曰:「歆欲廣道術,亦何以為非毀哉?」 歆由是忤執政大臣,為眾儒所訕。懼誅求出,補吏,為 河內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守五原。後復轉在 涿郡,歷三郡守,數年,以病免官。起家復為安定屬國 都尉。會哀帝崩,王莽持政。莽少與歆俱為黃門郎,重 之,白太后,太后留歆為右曹大中大夫,遷中壘校尉, 羲和京兆尹,使治明堂辟雍,封紅休侯。典儒林史卜 之官,考定律歷,著《三統歷譜》。初,歆以建平元年改名 秀,字穎叔云。及王莽篡位,歆為國師,後事皆在《莽傳》。 贊曰:「仲尼稱材難,不其然與?自孔子後,綴文之士眾 矣,唯孟軻、孫況、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揚雄,此數公者, 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傳》曰:「『聖人不 出其間,必有命世者焉』。豈近是乎?」劉氏《鴻範論》發明 《大傳》,著天人之應;《七略》剖判藝文,綜百家之緒;《三統 歷譜考》,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

《任敖傳》:「漢家言律曆者,本張蒼。蒼尤好書,無所不觀, 無所不通,而尤邃律曆。著書十八篇,言陰陽律曆事。」 《淮南王傳》:「淮南王安,為人好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 騁馳,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名譽,招致賓客方 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 中篇八卷,言神僊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時武帝」 好藝文,以安屬為諸父,辯博善為文辭,甚尊重之。每 為報書及賜,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迺遣初安入朝 獻所作《內篇》,新出,上愛祕之,使為《離騷傳》,旦受詔。日 食時,上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每宴見,談說得失, 及方技賦頌,昏莫然後罷。

《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繇是遷中大夫。 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 《賈山傳》:賈山,潁川人。祖父袪,故魏王時博士弟子也。 山受學袪,所言涉獵書記,不能為醇儒。

《路溫舒傳》:「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門, 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稍 習,善求為獄小吏,因學律令,轉為獄史,縣史疑事皆 問焉。太守行縣,見而異之,署決曹史。又受《春秋》,通大 義,舉孝廉。」

《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 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 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 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 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 《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 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 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者從而 遊。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及詔策所問 三十餘事。其對,推道術而言,得事之中,文約旨明。立 二十六年薨。中尉常麗以聞曰:「王身端行治,溫仁恭 儉,篤敬愛下,明知深察,惠於鰥寡。」大行令奏。《諡法》曰: 「聰明睿知曰獻。」宜諡曰獻。

《董仲舒傳》:「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 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 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