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費氏,而卒大亂于王弼,惜哉!奈何!後之儒生尤而效 之,杜氏分《左氏傳》于《經》,宋襄、范望輩散《太元贊》與測 于八十一首之下,是其明比也。揆觀其初,乃如《古文 尚書》司馬遷、班固《序傳》、揚雄《法言序篇》云爾。今民間 《法言》列《序篇》于其篇首,與《學官書》不同,概可見也。唐 李鼎祚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則又效小王之過也。今 悉還其初,庶學者不執彖以徇卦,不執象以徇爻云。 昔韓宣子適魯,見《易象,是古人以卦爻統名之曰象 也。故曰:〈易〉》者,象也。其意深矣。豈若後之人卦必以象 明,象必以辭顯,紛紛多岐哉?嗚呼,學者曾未之知也。 劉牧云:「《小象》獨《乾》不繫乎爻辭,尊君也。」石守道亦曰: 「孔子作《彖象》于六爻之前,《小象》繫逐爻之下,惟《乾》悉 屬之于後者,讓也。」嗚呼,他人尚可責哉?若夫文字之 傳,始有齊、楚之異音,卒有科斗、籀篆、隸書之四變,因 而訛謬者多矣。劉向曾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 經》,至蜀李譔,又嘗注《古文易》,則今之所傳者皆非古 文也,安得睹夫劉、李之書乎?其幸而諸儒之傳今有 所稽考者,具列其異同舛訛于字下,亦庶幾乎同復 乎古也。或曰:「子能古文,何不以古文寫之?」曰:「有改于 華而無變于實」者,予不為也。如古者竹簡重大,以經 為二篇,今又何必以二篇成帙哉?謹錄而藏諸,以俟 博古君子。建中靖國元年辛巳五月二十四日嵩山 晁說之題。

《周易太極傳外傳因說》
八卷

按說之自序僕年二十有四偶脫去科舉事業決意為五經之學不專為一家章句也是時王氏之說列於學官者既尊而又日有新說至自金陵學者恥其

「得之後也。」從而士子又務為新異之說,寒士非其黨 者,莫能嚮邇以一言也。僕恨焉,豈無古人之師乎?果 於《易》得孟喜、京房、鄭康成、虞翻、關子明之徒,使小王 之說不得一日容也。雖然,因是數家,異乎王氏則有 之,其於聖人制作之本意,又不知果合否?逮紹聖戊 寅,邂逅洛陽楊老朝散賢寶,語及《易》而異之,良非僕 平生所嘗聞之之言也。懇從楊老有求,乃得康節先 生自為《易圖》二,雖輹輪俱存,而楊行年將七十,中風, 語音清濁不端,無由詰問。二三年少在旁,雖以其哂 笑,僕獨敬楊老而尊其圖,謂必可入也。楊且指乾坤 坎離四卦為僕言曰:「得是四卦,則見伏羲之《易》矣,而 文王《易》在其中也。」越明日,如迷人識「歸路,有感於二 圖,可指循環,無方體也。」楊老曰:「吾昏病而忘之已久, 今日因子之言,則如初授此圖時也。」自是入洛,與先 生之子伯溫遊,得先生之遺編殘槁,寶而藏之,服勤 不知晝夜,二十年間,輒作《易傳》四種,名曰《商瞿傳》,視 其有師也。無何,靖康元年丙午冬,金賊猖狂至南京, 所為《商瞿傳》者,與平生衣冠五世圖書,悉以灰燼。既 而避難高郵,從親朋之請,追作《易傳》數帙,未有條理。 建炎二年戊申正月,真州巨寇遽至,而高郵之《傳》又 復灰燼。是時老病之軀,存乎灰燼之外者幸也。乃避 地海陵,病能飲食,而於《易》則曰「不能,可乎?」益為親朋 以追作。起是年四月十八日辛未,迄七月一日癸未, 凡用七十有二日,槁草具,或志其舊,或得厥新,凡六 卷,名之曰《太極傳》。又有《外傳》一卷,《因說》一卷,備為《易》 一家之書。後有好古識變之君子,恐未必以僕言為 妄作也。嗚呼!吾道其亦艱哉!其亦艱哉!

按晁子健後序先大父平生著易書曰易商瞿大傳曰易商瞿小傳曰商瞿易傳曰商瞿外傳曰京氏易式曰易規曰易元星紀譜靖康後悉為灰燼建炎二

年僑寓海陵,作《周易太極傳外傳》。因說是年渡江寓 金陵,疾亟終於舟中,建炎三年七月也。子健訪求遺 文,編成十二卷。又將京氏《易式》併《周易太極傳外傳》, 因說謹繕寫藏於家。

按朱子後序晁氏呂氏大同小異互有得失先儒雖言費氏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然初不言其分傳以附經也至謂鄭康成始合彖象於經則魏志之言甚

明,而《詩》疏亦云,漢初為傳訓者皆與《經》別行,三《傳》之 文不與《經》連,故石經書《公羊傳》皆無《經》文,而《藝文志》 所載《毛詩》故訓傳亦與《經》別。及馬融為《周禮注》,乃云 「欲省學者兩讀,故具載本文,而《說經》為注焉。」鄭相去 不遠,蓋倣其意而為之爾。故呂氏於此義為得之,而 晁氏不能無失。至晁謂「初亂古制時,猶若今之乾卦」 《彖》《象》,并《繫辭》末,而卒大亂於王弼,則其說原於孔《疏》 而呂氏不取也。蓋孔《疏》之言曰:「夫子所作《彖辭》,元在 六爻經辭之後,以自卑退,不敢干亂先聖經世之辭。 及至輔嗣之意,以為象者本釋《經》文,宜相附近,其義 易了,故分爻之象辭,各附其當爻下言之。」此其以為 夫子所作,元在經辭之後,為夫子所自定,雖未免於 有失,而謂輔嗣分爻之象以附當爻,則為得之,故晁 氏捨其半而取其半也。其實今所定復為十二篇者, 古《經》之舊也。王弼注本之《乾卦》,蓋存鄭氏所附之例 也。《坤》以下六十三卦,又弼之所自分也。呂氏於《跋語》 雖言康成、輔嗣合傳於《經》,然於《音訓》乃獨歸之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