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所以然,使學者精思而自得其故。余以罪謫海上, 端憂多暇,取《易》讀之,屏去眾說,獨以心會。即象數之 幽渺,究理義之精微,于以窺聖人之制作,燦然如據 璣衡以觀天,日月星辰經緯昭回之文,吉凶妖祥之 理,皆可歷數而周知。喟然嘆曰:「不學《易》而涉世,其蹈 禍固宜。罪大不死,乃得窮聖經于荒絕之鄉,心醉神 開,恍若有授之者,豈非幸耶?」昔人作《易》于憂患者,非 特智慮不用于時,欲有所表見于後,蓋以險阻艱難, 備嘗之矣,人之情偽,盡知之矣,然後思深慮危,足以 發難言之妙蘊,「以貽範于將來。」余雖固陋,困窮流離 之甚,其敢忘此?乃以所妄見者著《易傳內外篇訓釋》 《上下經》《上下繫》《說卦》《序卦》《雜卦總論》,合為十卷;外篇 《釋象》七,《明變》一,《訓辭》二,《類占》二,《衍數》二,合為十有三 卷,凡二十有三卷。雖未足以測聖人之意,然發明《易》 學必由象數,以極義理之歸,庶幾或自此書始也。引 「義比類,反覆參錯。文辭繁費,所不得已,覽者取其意 而勿誚焉」可也。書始于建炎歲次己酉中夏時赴謪 所南征,次鬱林。成于庚戌季春時自海上北歸,次寧 遠,凡期年云。

《梁谿易傳外篇》
十三卷

按綱自序外篇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本于數而數不與焉極其藪遂定天下之象數兼

于象故也。「有數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變,有變而後 有占,而鼓天下之動,則存乎辭,辭所以該極象數,各 指其所之,而明吉凶以示人者也。」古之學者,必備是 五者,然後足以窺聖人作《易》之旨。故有推步、氣候、律 曆之學,所以知數也。有正卦、互體、俯仰之學,所以觀 象也;有卦變、時來消長之學,所以察變也。有五行、世 「應游魂、歸魂之學,所以考占也。有訓詁其言、解釋其 義之學,所以修辭也。近世言者,唯尚言辭,務明其義, 而象數變占之學,皆失其傳,則不得聖人之旨多矣。 今卦爻之象變具在,含蓄妙意,發揮至理,示人甚明, 顧勿深考,而占筮術數之法,載於經傳者,班班可考, 苟能精以思慮,默契於心,則古人之」學不能到也。聖 人作《易》之旨,雖非即此而可窮,亦非舍此而能得,不 鑿不拘,惟其是之為從而已。余年運而往,行將知命, 學《易》于憂患之中,既以所妄見者為之傳,又作《釋象》 七篇,《明變》一篇、《訓辭》一篇,《類占》《衍數》各一篇,合十有 一卷,目為《易傳外篇》,以解剝《易》體。庶幾聖人難盡之 意,或因是而可窺。至於洞象數之表,達變通之幾,占 筮之巧妙,辭義之精微,有不可以筆舌傳者,則覽者 當自得焉。蓋《易》者學道之筌蹄,此書又學《易》之筌蹄。 魚兔已得,則筌蹄雖忘焉可也。書始于建炎三年己 酉之中秋,時謪居海上,行次雷陽。成于四年之仲春, 時蒙恩北歸,行次容南,凡半年云。謹志歲月,總其大 略,為之序,冠于《目錄》之首。

朱震周易集傳九卷周易圖三卷周易叢說一卷

按震進周易表臣聞商瞿學於夫子自丁寬而下其流為孟喜京房喜書見於唐人者猶可考也一行所集房之易傳論卦氣納甲五行之類兩人之言同出

於《周易》《繫辭》《說卦》,而費直亦以夫子《十翼》解說《上下 經》,故前代號「《繫辭》《說卦》為《周易》大傳」爾後馬、鄭、荀、虞 各自名家,說雖不同,要之去象數之源猶未遠也。獨 魏王弼與鍾會同學,盡去舊說,雜之以莊、老之言,於 是儒者專尚文辭,不復推原大傳,天人之道自是分 裂而不合者七百餘年矣。國家龍興,異人間出,濮上 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 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堅傳范諤 昌,諤昌傳劉牧。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頤、 程顥。是時,張載講學於二程、邵雍之間,故雍著《皇極 經世》之書,牧陳天地五十有五之數,敦頤作《通書》,程 頤述《易傳》,載造《太和》《參兩》等篇,或明「其象,或論其數, 或傳其辭,或兼而明之,更唱迭和,相為表裡,有所未 盡,以待後學。臣頃者遊宦西洛,獲觀遺書,問疑請益, 遍訪師門,而後粗窺一二,造次不捨,十有八年」,起政 和丙申,終紹興甲寅,成《周易集傳》九卷、《周易圖》三卷, 《周易叢說》一卷,以《易傳》為宗,和會雍載之論,上採漢、 魏、吳、晉、元魏,下逮有唐及今,包括異同,補苴罅漏,庶 幾道離而復合。不敢傳諸博雅,姑以自備遺忘,豈期 清問,俯及芻蕘。昔虞翻講明祕說,辨正流俗,依《經》以 立注,嘗曰:「使天下一人知己,足以不恨。」而臣親逢陛 下,曲訪淺陋,則臣之所遇,過於昔人遠矣。其書繕寫 一十三冊,謹隨狀上進以聞。謹進。

按震自序聖人觀陰陽之變而立卦效天下之動而生爻變動之別其傳有五曰動爻曰卦變曰互體曰五行曰納甲而卦變之中又有變焉一三五陽也二

四六陰也。天地相函,坎離相交,謂之位。七八者陰陽 之稚。六九者陰陽之究。稚不變也,究則變焉,謂之策。 七、八、九、六,或得或失,雜而成文,謂之爻。昔周人掌三 《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七八者《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