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卷。謹隨狀上進以聞。

《都潔易變體》
十六卷

按張九成序余早遊學校與易家者流談其論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與夫繫辭至雜卦并為一談曰此神也此道也此體用也此德業也鑿空駕遠紊實

隳真,望其貌,雖超然若不可挹耶。其中乃空然初無 所有,繫風捕影,卒以自欺,小則不足以治心修身,大 則不足以用天下國家,其誣《易》也甚矣。後余至京師, 見先生長者論大《易》之說,乃一皆歸之人事,仁義、陰 陽、剛柔,蓋一體而無間焉,乃知夫仁義即天地之道 也。其餘《六經》之旨劣無秒忽之差。吾僚友都聖與一 日示余以所傳《易》,且曰:「嗚呼!余尚忍言之耶?昔潔先 君子言行為一邦師法,服習六藝,而尤邃于《易》。某此 訓傳,談《易》之義,乾坤之氣,天地之形,六子之用,三才 之判,六十四卦之變,其于爻象也,某不先於辭而先 於理。以為卦爻大象,適與理相當者,聖人則有辭以 繫之。象爻之辭未盡,聖人又為傳于」六十四卦之後 以明之。一章示賢人也,二章示君子也,三章戒眾人 也,四章言聖人體《易》之道也。《說卦》說八卦之理,《序卦》 論六十四卦之序,《雜卦》論六十四卦之用。又曰:「此潔 所聞于先君子也,輒拾其遺說而為之傳。」嗟乎!其深 思旁取如此,亦已勤矣!異夫前所謂神道體用之說 者,故余竊有取焉。且求余為序。余故摭其所得于《易》 者而序之。因退而考其先公世,為丹陽人,諱郁,字子 文,終惠州教官云。

宋趙彥肅復齋易說六卷

按復齋趙先生行實先生名彥肅字子欽其先自東都官新定家焉曾祖叔夏開府儀同三司景國公妣淮安郡夫人高氏祖好之右驍衛大將軍忠州團練

使。妣令人李氏,考功章武經郎,主管台州崇道觀。妣, 太安人何氏。先生自兒時,端重如成人,十有五取應, 十八第進士,掌寧國軍書記。魏惠憲王出牧,郡政委 焉,眾皆服其老練,不稚以精敏稱。郡既整暇,僚寀宴 樂,先生率不與間,獨從諸老將講知靖康、建炎間,兵 事潦決,圩田洶甚,人多窟山巢木以居,先生乘舴艋 載糒濟之,所活不可勝計。以外艱歸,調秀州推官。犴 多重囚,先生廉知其故。蓋俗多淫祀,兇人欲甘心於 仇怨,則挾酒食祭拜乞助,謂之「起傷。」乃嚴其禁,且為 《訓語》以申諭之,獄為頓減。郡太守趙資政彥逾惡民 私鬥,令凡鬥者涅隸尺籍。先生曰:「非法也。」格不書。彥 逾怒,移丞華亭,亦不果涅,遂攝縣。縣在淛西為最劇。 至是日未午,庭中寂寂,以治最聞。奉檄決淛東疑獄, 繫者數十人,盡破其械,數日得當辟者,人益服。掌書 記保寧軍。郡政久弛,李資政彥穎將振起之,幕僚多 進峻法整齊之說,先生獨演「天地大德曰生」之旨數 百千言以開迪之。李力行果大治。凡獄有疑,委先生 就鞫,則屏獄具,卻干證,齋居危坐竟夕,徐出數辭決 之,兩造輒叩頭服,闔境以為神。賑饑,舍輿徒,歷窮鄉 僻巷,從者不堪其勞,先生欣然,且傾圭租以佐其費。 又白郡,蠲浮財之征七百萬,出帑藏數千萬,代輸五 等稅,歲以不害。臨庾,視賦入有雜,輸錢數十萬,郡以 𢌿焉。曰:「例也。」辭不可。乃以刊周、程、張諸君子書。攝郡 文學,日進,諸生講道,昭若發矇,咸恨得師晚。先是郡 守準令薦舉,皆願先生出其門,每辭焉。李公意尤篤。 先生曰:「薦舉,守臣職也,於我何與?顧余前此未有舉 貢,無所用之,請以𢌿薦牘之幾及者。」李特以德業剡 上,召赴都堂審察。於是孝宗皇帝執三年喪,既御練 冠矣。宰臣周必大奏:「先帝上賓,群臣未有」行,方喪如 古者。有如婺州守臣彥穎,薦宗室彥肅有賢行,聞其 自始聞喪,溢粥疏食,以至於今。孝宗皇帝歎曰:「宗室 中有若人乎!」顧謂皇太子識之,差監榷貨務都茶場。 場歲以乳香鬻於諸路,為患滋久。先生具白周丞相, 以乳香緡錢二十四萬為六路之害。丞相矍然曰:「朝 家豈可以二十四萬緡之故,而害六路之民耶?」立奏 罷之。乳香不鬻於外,自此始以封事應詔。所言六事, 皆國家大體。後有能記其中一節云:以隨龍冒濃賞, 近幸之事也。宮僚以道義迪儲君,亦曰:「隨龍何居?」先 生天資孝友,推充益有光。在官悉召內外姻同堂聚 食,俾之娛侍。祿入惟太夫人所欲與。又弟輩耗費無 藝,亦惟所取,弗少靳。有以節用告者,先生曰:「吾知有 吾母而已,焉知其他?」以內艱歸,水漿不入口,三日。未 葬,歠粥。既葬,疏食水飲。既練食,菜果苴絰,菅屨衰裳, 晨夕不去身,毀瘠骨立,見者不期而哀。嚴陵人士,始 識古喪禮。服除,屏居五年。貧無祿,抱甕灌菜畦,日膳 有時不繼。朱文公入侍,經幃以告。趙忠定公以《寧海 軍》節度推官起之。會有詔從臣舉宗室之彥,薦者四 人,彭龜年薛叔似孫逢吉袁說友皆未嘗識面。先生與師淵、汝談同 被職事官之命,而先生已病矣。未幾,趙忠定黜,事遂 寢。慶元二年二月辛酉,卒官,年四十九。初,權倖之用 事也,先生幽憂廢食,日夜與呂寺丞子約計,慮逮朱 文公去,趙忠定去,呂寺丞又去,先生憂益甚,疾遂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