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六十二卷目錄

 易經部彙考四

  宋吳仁傑古易自序

  鄭剛中周易窺餘自序

  楊簡慈湖易解自序 趙彥悈序 曾熠序

  鄭東卿先天圖注自序

  項安世周易玩辭自序 自述 徐之祥序 馬端臨序 虞集序

  程迥古易占法自序

  林至易裨傳自序

  李椿周易觀畫魏了翁序

  王炎讀易筆記自序 戴表元序

  鄭汝諧周易翼傳自序 鄭如岡跋 鄭陶孫跋

  蔡淵周易經傳訓解淵弟沉序

  蔡淵太極圖解翁酉序

  蔡沉皇極內篇自序 胡一桂序

經籍典第六十二卷

易經部彙考四

宋吳仁傑古易十二卷

按仁傑自序易與天地並未有文字先有此書自伏羲畫八卦以貞悔之象重之為六十四時則有卦有象而無辭始卦之重占以定體文王作彖總論其義

謂卦不足以盡吉凶之變,迺附著變爻及覆卦之畫 以演其占。時則有彖有爻,而未有《爻辭》,周公繼之,于 爻畫、覆卦之下皆《繫辭》焉,而《易》上下篇之文始備。孔 子承三聖為《十翼》以贊《易》道,《彖》《象》《繫辭》《文言》《說卦》《序 卦》《雜卦》是也,謂之《易傳》。《彖》《象》《繫辭》,夫子所自著也。《文 言》以下,弟子記夫子之言也。按《汲冢書》有《周易》上下 篇,而無《彖》《象》,《繫辭》,陸德明《釋文》,孔壁所得《古文傳》為 《十翼》而不言《經》。然則《十翼》之作,其初自為篇簡,不與 《易經》相屬,此冢壁所藏所以各得其一歟?漢田何之 《易》,其傳出于孔氏《上下經》,《十翼》離為十二篇,而解者 自為章句,此《古經》也。又有費直《易亡章句》,《崇文總目》 序云:「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按鄭康成 《易》,以《文言》《說卦》《序卦》合為一卷,則《文言》雜入卦中,康 成猶未爾,非自費氏始也。直本傳云:「徒以《彖》《象》《繫辭》 十篇之言,解說上下二經。」蓋解經但用《彖》《象》《繫辭》,《漢 書》本誤以「之言」字為《文言》耳。十篇云者,史舉其凡直 之學,似於每卦之後列《彖》《象》《繫辭》,去其篇第之目,而 冠「傳」字以總之,正如杜元凱《春秋解》分《經》之年與傳 之年相附,而經自經,傳自傳也。然《彖》《象》《繫辭》之名,一 沒不復,汨亂古經,則始於此。劉向嘗以中古文校施、 孟、梁丘,或脫去「無咎」、「悔亡」,惟費氏經與古文同。由是 諸家之學濅微于漢末,而費氏獨興。康成因之,遂省 六爻之畫與覆卦之畫,移上下體於卦畫之下而以 卦名次之。移初九至用九之文而加之爻辭之上,又 以《彖》《象》合之于經,而加彖曰、象曰之文。今王弼《易乾 卦》自《文言》以前,則故鄭氏本也。以高貴鄉公、淳于俊 問對觀之,于時康成所注,雖合《彖》《象》于經,而所謂《彖》 《象》不連《經》文者猶在。及王注《易》,則康成之本謂孔子 贊爻之辭,本以釋經,宜相附近,及各附當爻,每爻加 象曰以別之,謂之《小象》。又取《文言》附于乾坤二卦,加 「《文言》曰」三字于首。若《說卦》等篇,則仍其舊,別自為卷, 總曰《繫辭》。自是世儒知有弼《易》,而不知有所謂古經 矣。原三家之學,初欲學者尋省《易》了,日趨于簡便,而 末流之弊,學者遂廢《古經》,使後世不見此書之純全, 與聖人述作之本意,可勝嘆哉!然則天下之事務趨 於簡便者,其弊每如此,可以為作俑者之戒也。《隋經 籍志序》謂:「秦焚書《易》,以卜筮獨存,唯失《說卦》三篇,後 河內女子得之。按今《說卦》乃止一篇,故先儒疑《易》文 亦有亡者,不得為全書。又《說卦》之文,每及於《彖》《象》《繫 辭》,必以聖人稱之,先儒謂此非伏羲、文王、周公之作, 然《十翼》之書復有所謂《彖象繫辭》,其名相亂,學者疑 焉。」仁傑案:史稱孔子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 之傳。顏師古曰:「傳謂《彖象》《繫辭》之屬。則知伏羲、文王、 周公之作,固曰《彖象繫辭》,而《十翼》所謂《彖象繫辭》,乃 其傳也。」費氏本有傳字,故王弼于每卷必以首卦配 傳名之音義。釋上經《乾傳》云:「傳謂夫子《十翼》。」又釋《繫 辭上》云:「王肅本《繫辭上傳》。」由此言之,《十翼》所謂《彖》《象》 《繫辭》,并不與伏羲、文王、周公之名相亂。古經蓋曰「《彖 傳》,《象傳》,《繫辭傳》也。」今《易》指孔子象辭為《大象》,而以釋 《爻辭》之文為小象者,案《易》固有大小之象焉,大象指 八卦八物之象,所謂「八卦以象告,立象以盡意」,如乾 為天,震為雷之類。《說卦》「載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蘇 文忠公謂古有是說,孔子從而釋之者是已。《小象》指 六十四卦八物相配之象,所謂象其物宜,是故謂之 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如雷在天上,《大壯》之類,孔子 所著《象傳》是已。然則今《大象》當曰《象傳》,《小象》乃孔子 所謂釋《爻辭》者,當曰《繫辭傳》也。夫孔子釋爻辭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