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及義者,鼎祚也。盡掃象變,不用古注而專以意訓 者,弼也。子為書為象乎?為義乎?」曰:「有象則有義,以義 訓者,不可以遺象也。義不由象出,是猶終日論影,而 不知形之所在,偏于一而廢于一,學者所以難了,窺 餘所不然也。近世程頤正叔嘗為《易傳》,朱震子發又 為《集傳》,二書頗相彌縫于象義之間,其于發古今之 奧,為有功焉。但《易》之道廣大,變通,諸家不能以」一辭 盡有可窺之餘,吾則兼而取之。杜預《春秋經傳集解 後序》載「晉太康元年,汲縣發舊塚,大得古書,皆科斗 文字,不可訓知,獨《周易》及《紀年》最為分了。《周易》上下 篇與今正同,而無《彖象》《文言》《繫辭》,頗疑于時。」仲尼造 之于魯,尚未播之遠國。而《漢·藝文志》《易經》十二篇,謂 《上下經》及《十翼》也。以是考之,漢之《易》已十二篇,但《經》 與《十翼》自為篇帙,非若今《易》之各附卦爻。先儒謂「費 直專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謂王輔嗣本《象》釋《經》,欲 相附近,故辭與《象》各附于當爻。要之,取古本輒相分 合,二子不容無過,于聖人之旨未大悖也。」併見于《序》 之末。紹興壬申。

楊簡慈湖易解十卷

按簡自序夏后氏之易曰連山連山者以重艮為首商人之易曰歸藏歸藏者以重坤為首周人之易曰周易以重乾為首周禮太卜之官曰其經卦皆八其

別,皆六十有四,其卦之重也久矣。先儒謂文王重之, 非也。孔子之時,《歸藏》之《易》猶存,故曰:「之宋而得坤乾 焉。」於戲!至哉!合三《易》而觀之,而後八卦之妙,大《易》之 用,混然一貫之道,昭昭于天下矣。而諸儒言《易》,率以 乾為大,《坤》次之,《震》《坎》《艮》《巽》、離、兌又次之。噫嘻!末矣- 者,易之-也╍者,易之╍也。其純-者名之曰《乾》,其 純╍者名之曰《坤》,其-╍雜者名之曰震坎艮巽離 兌。其實名《易》之異名,初無本末、精粗大小之殊也。故 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子思亦曰:「天地之道,其為物 不貳。」八卦者,《易》道之變也。而六十四卦者,又變化中 之變化也。物有大小,道無大小;德有優劣,道無優劣。 其心通者,洞見天地人物盡在吾性量之中,而天地 人物之變化,皆吾性之變化,尚何本末、精粗、大小之 間?雖《說卦》有父母、六子之稱,其道未嘗不一。《大傳》曰: 「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小人之所日用者」,亦一也,惟 有知、不知之分爾。

按趙彥悈後序先生挈古聖所指以詔學者遂成此書知有此書者眾好者鮮彥悈事先生舊矣頃丞吉水邑士曾定遠篤信好學久藏此書一日攜示彥悈

曰:「先生推明心量之大,使人讀之萬善備具,思與朋 友刊諸版,俾彥悈書于後。噫!定遠其有得于先生之 言乎?」

按曾熠後序楊先生已易曩先生宰樂平時嘗加改訂熠得其本因謁知丞趙公是正之鋟木以貽同志或者猶謂先生復有所改近趙公為轉致諸先生之

「前,而先生不復加損,則此為定本矣。」夫《六經》《論語》之 書,言天下之義備矣。迨孟氏興而復出「性善養氣」之 說,自孟氏沒,更秦歷漢,以至於今,前聖之意隱然而 未發者,乃有橫渠之《西銘》。雖然,《西銘》之意認天地為 一家,而己《易》一書,悟天地為一己,其流行發見,精觕 畢備,厥功益大。學者誠能沉潛而反復之,其于一理 渾然之中,知其萬物森然莫不具在。反諸吾身,覺其 機之動而體驗推放之,雖馴造聖賢之域可也。

鄭東卿先天圖注一卷

按東卿自序東卿自學易以來讀易家文字百有餘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圖揚雄太元經關子明洞極經魏伯陽參同契邵堯夫皇極經世書而已惜乎雄之

「太元子明之洞極,倣《易》為書,泥于文字,後世忽之,以 為屋上加屋,頭上安頭」也。伯陽之《參同》,意在煆煉而 入于術,于聖人之道又為異端也。堯夫毅然擺去文 字小術而著書,天下又不顧之,但以為律曆之用,難 矣哉!四家之學,皆兆于先天圖。《先天圖》其《易》之源乎! 復無文字解注,而世亦以為無用之物也。今予作《方 圓相生圖》,為先天圖注腳,比之四家者為最簡易,而 四家之意,不出于吾圖之中,于《易》之學為最《易》曰:「廣 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是天地四 時日月之理也。苟不能髣髴其理,詎敢欺我同志乎? 有意于《易》者,請自此圖始。孔子有言曰:「學而不思則 罔,思而不學則殆。」思本于心,非耳目與口也。區區耳 目口之學者,無觀我之圖焉。學者能自此圖以達夫 古聖賢之用心,則我之願也。我小人耳,何足與言學 哉。

項安世周易玩辭十六卷

按安世自序大傳曰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讀易之法盡於此矣易之道四其實則二象與辭是也變則象之進退也占則辭之

「吉凶也。不識其象,何以知其變?不通其辭,何以決其 占?然而聖人因象以措辭,後學因辭而測變,則今之 讀《易》,所當反復紬繹、精思而深味者,莫辭若也。」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