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下來世者,欲其皆可知,皆可從。至其精微者,則存 乎人之自得爾,非以其艱深者眩其入也。世之傳《易》 者,實不得乎精微之旨,慮其凡近之《易》忽也,乃委之 於象數戃恍之中,而立於不可詰知之地,援怪以為 艱,指迂以為深。幸其一說之合,則其所不合者挽而 傅致之。學者駭其然「而求其入也,疲心刓精以志於 得,既得之,於道無補也,於聖人仁天下之心無與也。 蓋舉體而遺用,則非體,徇微而廢顯,則非微。」汝諧每 念聖人之《經》,得程氏而始昭昭於天下,不敢以他說 亂之,慮其雜也;不敢以己見先之,慮其偏也。信之篤 故其思深,思之深故或因程氏而有得者。夫信之足 矣,因之而有得,何也?誠然之理,取則於吾心之所安 者信之,其所未安者疑之,疑斯辨,辨斯明矣。謂其為 程氏而亦信其所未安者,命之曰「欺」,非心學也。乃以 程氏之說疏於《經》之左,程氏有所未及與及之而未 明,凡可傳以己意者,則題以為《翼傳》。私竊識之,非敢 並駕其說也。其在《睽》曰:「君子以同而異。同異之相形 也,猶水火之相滅而相成也。同而不異,則喪其所以 為同矣。」此書非立異於程氏也,祇以為同也。古括鄭 汝諧序, 按《又序》:余始作《翼傳》,以程氏之說繫於《經》 之下,而以《翼傳》繫於程氏之下,部帙太繁。今於諸卦 盡用《程氏傳》者,題曰「從程氏。」其附以《翼傳》者,曰「餘從 程氏。」所以尊河南之學而示無去取之義也。

按鄭如岡跋河南先生序易傳曰予所傳者辭也由辭以達意則在乎人焉此易翼傳之所以作也先君玩大易之理誦易傳之辭研精覃思凡數十年而後

就如岡以廣其傳為請。先君以為程子續道統於千 載之後,成書既久,莫得傳授,自謂精力未衰,尚冀少 進。其後寢疾,始以授尹焞、張繹先覺,猶不敢自足,矧 後學耶?歲在壬辰,如岡持節閩嶠,以槁本求是正于 西山真公貳卿,且論敘于篇首。公雄文大冊,焜燿斯 世,不靳淵源之論,為之發揮,所得不既多乎?已而謂 如岡曰:「先君子歿已久矣,精力已畢見於此書矣,詎 可不使流布以示學者?」如岡拜手而謝曰:「謹受教。」是 歲仲夏刻于漕司之澄清堂。

按鄭陶孫跋後六十年陶孫勸學七閩訪澄清堂板已罹兵燬又十有六年陶孫由詞垣勸學江左年餘學易愚未聞道無所肖似缺焉私淑會廬陵學官來

徵遺書,謹取家藏本授之,能刻梓以與程、楊兩先生 參,亦斯文之一幸也。惟曾大考歷事四朝,紹興得謝 後,屢召不起,與誠齋同被褒異。出處同,則其著《經》亦 同,于《翼經》而已。其於誠齋不能無異同者,亦猶於伊 川不能無異同也。善讀者諒能因其同而觀其所以 異,因其異而究其所以同者焉。西山先生不云乎:「其 不同也,乃其所以相發也。」

蔡淵周易經傳訓解四卷

按淵弟沉序聖人以體天地之撰以類萬物之情而與造化並者其功用固無論也及其至也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無遺而反有以主乎造物者其

「功用之博約,道體之精微,豈苟簡拘泥者所能讀哉?」 漢唐傳注者數百家,大抵泥于文辭,淫于術數,雜以 荒唐之說,未真得聖人之心者。迨至皇朝,卲子始明 象數之源,程子斷以義理之正,先師文公先生、先父 西山先生又推衍以致其極。伯氏節齋蚤受是書,沉 潛反覆,積之有年,精神之極,神明通之,著為《訓解》,意 言《辭象》,分為四卷,卷有條目。其言「平易而精深,簡潔 而該貫。夫深莫深于象數,而象數于是而益明;微莫 微于義理,而義理于是而益著。鉤深闡微,誠若極思 而後得者,自然至于聖人無思之妙。凡伏羲之卦,文 王之彖,周公之象,孔子之傳,如星之陳,四面布列,旋 遶居仰,如日之升,大明普照,周遍華」夷,故即卦爻推 其義,《彖》《象》《傳》《辭》,皆可逆而知之也。至于《易》有「太極」之 說,知至知終之義,正直義方之語,皆義理之大源,為 後學之至要,實發前賢之所未發者。其書之作也亦 奇矣。與學者授受于講論之間,毫分縷析,眾物之微, 超然揭指曉諭,使人開心明目,見羲、文、周公于數千 載之上,忘其身世;生「于數千載之下,是以求其書者 日眾。友人詹樞懼傳寫之差,訛舛之謬,故謹錄之,以 廣吾兄之傳。以予習聞其說,俾為序引。」顧沉小子何 足以發揮而播揚之?然書之成也不易,讀其書者,可 以易而得之乎?理愈精,言愈約,惟深味者能得之,不 敢僭《書》之首端,附著其說如此,以與四方學者共講 焉,庶「乎有以得其中之旨趣矣。」

《太極圖解》
二卷

按翁酉序道學之失傳也久矣人心之昏晦也甚矣如太極圖之說世之疑者何其多乎或以繼善成性不當分陰陽或以太極陰陽不當分道器或以仁義

中正,不當分體用。有謂一物不可言各具一太極者; 有謂體用一原,不可言體立而後用行者;有謂仁為 體統,不可偏指為陽動者;有謂仁義中正之分,不當 反其類者。諸說紛紛不一,殊不知皆取于《易》之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