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篤於自信者歟。公姓王,諱宗傳,字景孟,世謂天下

王,景孟則其人也。開禧更元,族子駉客武陵,以書來 曰:「劉君日新,將以《童溪易傳》,膏馥天下後世叔大夫 父當序,是以序。」儒林郎知衢州開化縣主管勸農公 事林焞炳叔序。

宋易袚周易總義二十卷易學舉隅四卷

按陳章序易以總義名者總卦爻之義而為之說也昔者聖人作易得于仰觀俯察者八卦之畫而已後有聖人者作重之以爻繫之以辭貫天理于人事之

「中,而後知有顯必有微,有體必有用,惟能識義理之 總會,然後卦爻之指歸,可得而明也。」山齋易公先生 蚤歲讀《易》,講明是理久矣。嘗舉大綱以示學者曰:「大 《易》者,元氣之管轄也;聖人者,大《易》之權衡也。」先生之 學,其梗概見于乾坤。蓋一陰一陽之謂道,乾則自元 而至于貞,坤則自貞而反于元,此天道所以流行而 不息。先生于二卦首發二理,然則濂溪、周子所謂「元 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者,先生固已默會之矣。「元亨 利貞」,至理無妄于是乎始,萬善于是乎出,天下之事 于是乎標準《易》之六十四卦,皆是物也。先生侍經筵 日,嘗以是經進講。燕居之暇,復取是而研究之。閱二 十餘年,優柔厭飫,渙然冰釋。于是略訓詁而明大義, 合諸家之異而歸之於一。每卦各列爻義,總為一說, 標于卦首,欲其倫類貫通,而學者有所考明焉。既又 為《舉隅》四卷,裒象與數,為之圖說。蓋與此書可以參 攷云。

宋趙以夫易通十卷

按以夫自序易變易也而有所謂不易者存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要不過乎動靜兩端而已一動一靜造化之所以周流而無窮也卦六十四文王彖之首以

「元亨利貞」之文爻三百八十四,周公繫之,總以用九 用六之說。夫奇偶,七八也,交重,九六也;卦畫七八不 易也,爻書九六變易也。卦雖不易而中有變易,是謂 之亨。爻雖變易而中有不易,是之謂貞。聖人作《易》,所 以盡天地萬物之理,而示人以趨吉避凶之方,孰有 外于亨貞者乎?《洪範》:「占用二,貞悔。」貞即靜也,悔即動 「也。故貞靜而動,凶則弗用;動吉而靜,凶則不處。動靜 皆吉,則隨遇而皆可;動靜皆凶,則無所逃于天地之 間。此聖人所以樂天知命而不憂也。」臣幼學之年,受 《易》于師,涉閱三紀,猶憒如也。辛丑居閒,盡置傳注,觀 象玩辭,豁然悟曰:「吾夫子之心,其文王、周公之心乎? 何所言無毫髮之殊也?文王既歿,文」不在茲乎?甚矣 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夫子之歎,蓋歎《易》也。 又曰:「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是當時群弟子已 未足以知聖人矣。臣生後夫子千七百餘歲,豈敢自 異于先儒,以為獨能探三聖人作《易》之微旨。第以參 稽卦爻,往來俱通,如是而亨貞,如是而悔吝,如是而 吉凶無咎,若象若數,理無不合。此臣所以自信其愚 也。丙午之夏,書成,名之曰《易通》。不敢自祕,將以進于 上,庶幾仰裨聖學緝熙之萬一云。

宋趙汝梅周易輯聞六卷

按汝梅自序易道函三極而神萬化易書立三極而萬化神道主於有書主於用也體易君子處而用身出而用世皆於此焉出以用為動則靜者其體也動

「之變無窮。近而顯者,百姓與能,遠而微者,賢智未易 知。」夫道妙於無形,而著於有象,確乎不易而變動不 居。以虛而言則至於無畔,以固而言則或有所不通。 聖人於是立象倚數,探賾索隱,載之於書,莫非日用 常行之實,使人因有象而悟無形之妙,即變《易》以求 不易之方,玩而體之,服而行之,言有據而動有則,措 諸事業,自誠意正心以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隨用 輒效。此體用兼該之學,伏羲畫卦之旨,文周憂世之 情,夫子傳《易》之志也。汝梅齒耄學荒,何敢言《易》,獨念 先君子自始至末,於《易》凡六槁,日進日益,末槁題曰 《補過》。汝梅得於口授者居多。外除以來踰二十載,因 輯所聞於篇,庶不忘先君子之教,且「以觀吾過」云。汴 水趙汝梅敘 按自述:周者,姬姓,王天下之國,名。《易》, 變易也。易道變易無窮,故以名書。按《周官》太卜三曰 《周易》,則知為周人之所自名,以別于《連山》《歸藏》也。夫 子嘗曰:「二篇之策,今題曰上篇、下篇。」上篇三十卦,下 篇三十四卦。其序皆反對胥從,二篇各十八卦,合為 三十六。蓋二其九,三其六,皆十八。四其九,六其六,皆 三十六。實函九六之數。

《易雅》
一卷

按汝梅自序爾雅訓詁之書也目張而彙聚讀之事義物理秩然在前富哉書也經之翼乎厥後廣雅博雅埤雅雖依放為書大概于道無所益易雅之作則

異于是。《易》,變《易》也,卦殊其義,爻異其旨,萬變畢陳,眾 理叢載。學者如乍入清廟,目衒于尊彝幣玉,體煩于 升降盥奠,耳亂于鐘鼓磬簫,凡禮之文樂之節,且不 暇品名,況能因之以知其實乎?又若泛滄海而罔識 鄉往之方,遊建章而不知出入之會,汝梅嘗病焉。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