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化化之跡不露,一象一數莫不與圖書合,是以述《歸 藏》象數圖例,備商《易》之遺。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 者二,此以六變而成八也。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 者二十有八,此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也。」其說尚 矣,未有究「先天、後天之體用,因象數之合,以驗羲、文 之合者。乾坤之體不互,《夬》《姤》《剝》《復》具乾坤之體不互, 《既濟》《未濟》具坎離之體不互。其餘互體為卦五十六」, 其說尚矣,未有悉以《𦅸辭》《爻辭》、彖象之辭證之者。是 以演反對、互體圖例,備《周易》之遺。公于三《易》,可謂補 苴隙漏,張皇幽渺,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者 矣。抑公之于圖書,非求與文公先生之說異也。先生 釋聖人則之之義曰:「則《河圖》者,虛其中;則《洛書》者,總 其實。虛五與十者,太極也;則虛其中者,亦太極也。奇 耦之數各二十者,皆兩儀也。以一二三四為六七八 九者,四象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縱橫十五而 互為七八九六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為乾坤離坎, 補四隅之空以為兌震巽艮者,八卦也。四方之正以 為乾坤坎離,四隅之偏以為兌震巽艮,則亦八卦也。 且畢之曰:「又安知圖之不為書,書之不為圖也邪?」由 是觀之,公之說若與文公異,而未嘗不與之合也。《備 遺》既脫槁,當路以之傳聞,悉上送官籍記後省。而公 老矣,亡祿即世。其子起予在丙子歲以示千之時,方 干戈搶攘,欲考訂肯綮,未皇也。明年,起予即世,仲子 起潛獨抱手澤于風波溟滓中,十有八年於茲。公遺 言:「我書必得能一為序。」于是繕寫成編,惠而好我,口 授手畫,亹亹忘倦。其間眂舊書,多所補正,猶司馬子 長成一家言于《周南》執手之後,而《太元》可無俟後世 之子雲。幸哉有子如此夫!千之少以《三禮》從公之族 子元夫先生游,辱公忘年定交,雖不獲面受此書,請 問論著大指。厥既從起潛,盡見其書而讀之,竊窺其 概,後死不佞,序焉敢辭。起予名仕可,世登右科,起潛 名仕立。癸丑臘月朔。

按葛寅炎序連山包犧先天易也歸藏黃帝中天易也周易西北後天易也是三易也皆遇孔聖皆脫秦火皆厄漢九師也宋室龍興五星奎聚天生大賢于

龜馬初出之地,豈偶然哉?余讀經世書而知先天之 傳在邵子,讀《易傳》,而知後天之傳在程子,獨怪夫中 天曠千百餘年無傳焉。余尉青田,以王事會水簷朱 君于沐鶴溪,公退之暇,出一編書示余曰:「《三易備遺》 其推原《歸藏》中天之妙,引之于先天,不見先天之為 先;推之于後天,不見後天之為後,是將合邵、程為一」 書,獨傳有熊氏不傳之妙也。嗚呼!道之興,天也;廢,亦 天也。其廢而復興,庸非天乎?孔子曰:「吾欲觀商道,是 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使天不生湯于皇 風既邈之後,黃帝之道將無傳焉。不生微子于商緒 將墜之初,湯之道獨得而存乎哉?吾想其抱祭器而 來歸也,乾坤之道已得之宋矣。嗚呼!姬轍之東,茫茫 禹跡,知有是書者誰也?宋雖有是書,知有是道者誰 也?夫子商人也,乃獨知焉。嗚呼!天遺商道于商之後, 而必使商人知之,是可以觀天意乎?嗚呼!曠千百餘 年,朱君何從而知之乎?其聞之邵程子乎?聞之有熊 氏乎?曰:「聞之天時。」咸淳癸酉四月朔日書。

胡方平易學啟蒙通釋二卷

按方平自序聖人觀象以畫卦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後世之人皆有以決嫌疑定猶豫而不迷于吉凶悔吝之塗其功可謂盛矣然其為卦也自本而幹自幹

而支其勢,若有所迫而自不能已。其為蓍也,分合進 退,從橫逆順,亦無往而不相值焉,是豈聖人心思智 慮之所能為也哉?特氣數之自然,形于法象,見于圖 畫者,有以啟于其心而假手焉耳。近世學者,類喜談 《易》而不察乎此,其專于文義者,既支離散漫而無所 根據;其涉于象數者,又皆牽合傅會,而或以為出于 聖人心思智慮之所為也。若是者,予竊病焉。因與同 志頗輯舊聞,為書四篇,以示初學,使毋疑于其說云。 「淳熙丙午莫春既朢,雲臺真逸手記。」 按後序《易本 義》一書,闡象數理義之原,示開物成務之教,可謂深 切著明矣。《啟蒙》又何為作也。朱子嘗言,《易》最難讀,以 開卷之初,先有一重象數,必明象數而後《易》可讀。《啟 蒙》四篇,其殆專明象數,以為讀《本義》者設與?象非卦 不立,數非蓍不行。「象出于圖書,而形于卦畫,則上足 以該太極之理,而《易》非淪于無體。數衍于蓍策,而達 於變占,則下足以濟生人之事,而《易》非荒于無用。」且 其文多發造化尊陽賤陰之義,《易》之綱領,孰有大于 是者哉?誠明乎此,則《本義》一書,如指諸掌矣。然《啟蒙》 固為讀《本義》者設,而讀《啟蒙》者,又未可以易而視之 也。

按熊禾跋伏羲因河圖畫八卦大禹因洛書敘九疇孔安國以來有是言矣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且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若然則河圖洛書

皆聖人則之以作《易》者也。及以先後天八卦方位考 之,與圖書之數,已有自然之配合,所謂《易》有四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