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 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 勝邪?《繫辭》已言之矣。」以見九二爻不如六二之為柔 中,六五爻不若九五之為剛勝也。伊川曰:「凡六居五, 九居二者,則由多助」而有功,《蒙》《泰》之類是也;九居五、 六居二,則其功多不足者,《屯》《否》之類是也。是亦一說, 故併錄之,以為後序。

魏了翁周易集義六十四卷

按方回跋僉書樞密院事魏文靖公鶴山先生了翁華父前乙酉歲以權工部侍郎坐言事忤時相謫靖州取諸經註疏摘為要義又取濂洛以來諸大儒易

說,為《周易集義》六十四卷。仲子太府卿靜齋先生克 愚明己,壬子歲以軍器監丞出知徽州,刊要《集義》置 于紫陽書院。至丙子歲,書院以兵興廢,書版盡毀,尋 草創新書院于城南門內,獨《集義》僅有存者。今戊子 歲,山長吳君夢炎首先補刊。會江東祥刑使者太原 郝公良弼,深嗜《易》學,謂「聖人之經,得濂、洛而後明五 經、《論》《孟》之原,非此諸大儒明之,則終于不明。又非有 如文靖公囚縶閑僻,類聚成篇,則世之學者亦無從 盡知之也。」欣然割資相工,得回所藏墨本,率總府郡 判協助,兩山長及書院職事生員醵泉訖役,半年而 畢。甚矣,《易》道之難明也!自漢至今,說《易》何啻千家。王 弼、孔穎達《註疏》單行,朱文公嘗深闢之,讀者亦鮮。李 鼎祚《易百家解義》,間見子夏、京房、虞翻、陸績、蜀才之 說,及鄭元互體,殆無復讀之者。天啟斯文,濂洛有作, 周元公曰「無極而太極」,謂太極無形而有理。以明《易》 有太極之旨,不可以跡求。而翼之以《通書》為臨川陸, 學者肆為強辨,則不可與讀《易》卲。康節始因《大傳》分 言伏羲先天,文王後天。如兩儀四象,乃伏羲畫卦次 第,陽一陰二為兩儀;太陽一,少陰二,少陽三,太陰四, 為四象。惟文公獨得其傳,為永嘉葉學三、山林學者 別為臆說,則不可與讀《易》,程純公正公師元公,其說 《易》,張橫渠撤皋比以遜之。正公嘗教人讀王弼、胡瑗、 王安石《易》。伊川《易傳》出,則已削三家之疵而極其粹, 苟猶泥于三家,而不求之程《傳》者,則不可與讀《易》。純 公、正公皆嘗聞康節加一倍法,而正公不屑于象數, 惟專于義理,故文公謂:「卲明羲《易》,程演周經。」蓋欲學 者合卲、程而為一也。豈惟邵、程當合為一?藍田呂與 叔,初師橫渠,後與上蔡謝顯道、廣平游定夫、龜山楊 中立在程門為四先生,《乾》用九,坤用六,凡例惟與叔、 歐陽文忠公及文公三人知之。漢上朱子發本程傳 而加象數。和靖尹德克登正公門,最後將《易》簀授以 《易傳》,其論生卦,惟許康節、五峰、胡仁仲得之上蔡,傳 之南軒張宣公。而東萊呂成公與文公、宣公相友,文 公于是集諸儒之大成《易》本筮占,乃述《本義》《啟蒙》《圖 說》,多得之邵學者不于此混融貫通焉,則亦不可與 讀易。文靖公之在渠陽,欲以《東萊讀詩記》為《讀易記》, 謂「辭變象占,乃《易》綱領。而𦅸彖象爻之辭,畫爻位虛 之別,互反飛伏之說,乘承比應之例,一有不知,則義 理闕焉。」是書濂流洛派凡十六家,合為一觀之,而《易》 道備矣。先是溫陵曾穜刊《易粹言》七家,中有郭兼山 《易》。文靖公謂忠孝《易》書,去程門遠甚,自黨論起,絕跡 程門,歿不設奠,故并其子雍曰白雲易者黜之。臨卭 張行成,文靖公鄉人,為《邵易註解》《通變》《經世》《觀物》等 書,世稱《七易疑》,文公未之見,別為一支,以備旁考。今 文靖公集百卷,明《易》之義者二百三十章有奇。《易》學 最精,嘗與參知政事西山真先生德秀希元文公門 人,輔廣漢卿相講磨渠陽山中。苦于書不備,友難,得 是書猶欲有所裨益,而未為序引者,此也。雖然,聖如 仲尼,天不使之居周公之位;大儒如濂、洛諸老,天亦 不使之得路于一時,而使之立言于萬世,其有以夫? 權遠柄國二十七年,窮侈極謬,屏文靖公,臥五溪,窮 處踰七稔。不如是,後世焉得是書而讀之。至元二十 五年十月既朢。

林光世水村易鏡一卷

按光世自序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此數語者,實先聖夫子教人入《易》之序也。古之 君子,天地日月、星辰,陰陽造化,鳥獸草木,無所不知, 不必讀《𦅸辭》《爻辭》,眼前皆自然之《易》也。世道衰微,《易》 象幾廢,孔聖懼焉,于是作《大象》《小象》,又作《繫辭》,明明 以人間耳目所易接者,立十二象,令天下後世皆知 此象,自仰觀俯察而得也。曰鳥獸,曰身,曰物,則次之。 大象、小象者,釋《易》也;《繫辭》者,又釋《大象》《小象》也。十二 象者,又釋《繫辭》也。後世諸儒釋《易》,凡天地變化,陰陽 消長,君子小人進退之道,言之詳矣,不可復加矣。獨 仰觀俯察之學,則置而不言。臣拘拘塵世,磨蟻醯雞, 何能透徹?家有藏書萬卷,少年父師律舉子業,不許 讀。晚始窺先大父刪定臣霆手校《靈憲圖》時,秦師垣 為同年,屢詆和戎之非。掛冠歸莆,愴然語鄭夾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