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取右一蓍,掛左小指,乃以右手揲左之策,四四之餘, 歸之於扐。初扐右手無名指間,右策左揲,將指是安, 再扐之奇,通掛之算,不五則九,是謂一變。置此掛扐, 再用存策,分掛揲歸,復準前式。三亦如之,奇皆四八。」 三變既備,數斯可察。數之可察,其辨伊何?「四五為少, 八九為多,三少為九,是曰老陽。三多為六,老陰是當, 一少兩多。」少陽之七,孰云少陰?少兩多一,既得初爻, 復合前蓍,四十有九。如前之為三變,一爻通十八變 六爻發揮,卦體可見。老極而變,少守其常。六爻皆守, 《彖》辭是當。變視其爻,兩兼首尾,變及三爻。占兩卦體, 或四或五。視彼所存,四二五一,二分一專。皆變而化, 新成舊毀。消息盈虛,舍此視彼。乾占用九,《坤》占用六。 「泰愕匪人,姤喜來復。」

《稽類贊》
前人

八卦之象,《說卦》已全。考之於經,其用弗專。彖以情言, 象以像告。惟是之求,斯得其要。乾健天行,坤順地從。 震動為雷,巽入木風,坎險水泉,亦雲亦雨。離麗文明, 電日而火。艮止為山,兌說為澤。以是舉之,其要斯得。 凡卦六虛,奇偶殊位。奇陽偶陰,各以其類。得位為正, 二五為中,二臣五君。初始上終,貞悔體分爻以位應, 陰陽相求,乃得其正。凡陽斯淑,君子居之。凡陰斯慝, 小人是為。常可類求,變非例測,非常曷變。謹此為則。

《警學贊》
前人

讀《易》之法,「先正其心。肅容端席,有翼其臨。于卦于爻, 如筮斯得。假彼象辭,為我儀則。字從其訓,句逆其情; 事因其理,意適其平。曰否曰臧,如目斯見;曰止曰行, 如足斯踐。毋寬以略,毋密以窮;毋固而可,毋必而通。 平易從容,自表而裡。及其貫之,萬事一理。理定既實, 事來尚虛。用應始有,體該本無,稽實待虛。存體應用」, 執古御今,由靜制動。潔淨精微,是之謂《易》。「體之在我, 動有常吉。」往昔程氏,繼周紹孔。奧旨宏綱,星陳極拱。 惟斯未啟,以俟後人。小子狂簡,敢述而申。

《河圖贊》
前人

《河之圖》兮開天地賾,五十有五兮陰陽相索。惟皇昊 羲兮肇端乎神,盡心妙契兮不知其千萬年之隔。

《復卦贊》
前人

「萬物職職。其生不窮,孰其尸之?造化為工,陰闔陽開。 一靜一動,於穆無疆。全體妙用,奚獨於斯?潛陽壯陰, 而曰昭哉。」此天地心,蓋翕無餘。斯闢之始,生意闖然。 具此全美。其在於人,曰性之仁。斂藏方寸,包括無垠。 有茁其萌,有惻其隱。于以克之,四海其準。曰惟茲今, 眇綿之間。是用齋戒,掩身閉關。仰止羲圖,稽經協傳。 敢贊一辭,以詔無倦。

《復卦義贊》
張栻

天地之心,其體則微。于動之端,斯以見之。其端伊何? 維以生生。群物是資,而以日亨。其在於人,純是惻隱。 動匪以斯,則非天命。曰義禮智,位雖不同,揆厥所基。 脈絡貫通,曷其保之?日乾夕惕,斯須不存。生道或息, 養而無害。授立義集,是為「復亨。」出入無疾。

《與黃直卿論易編書》
李心傳

心傳舊作《學易編》,今攷《語錄》及他書,亦間有與《本義》 不同者。恐學者不知所言先後,有誤講習,妄欲纂集 入《本義》之下,仍加以音釋訓詁,謂之《本義箋》,不識可 乎?雖不當以門人耳受之語,《易》先生手著之書,然《本 義》在先,《語錄》在後,其間十數條,意義尤密。又《啟蒙》所 引沙隨占法不無差誤,未經改正,恐學者以為疑。既 非大義所關。不知可宜卷末作今案附見否。皆乞指 教古書。與《本義》暗合者。妄意亦欲表出之。如漢元儒 婁先生碑云。「父安貧守賤。不可榮以祿」之類。心傳上 達。

《覆李秀巖書》
黃幹

《占法易箋》自為一書,以記其異,述所見以與學者共 商榷,不為無補。大抵朱先生諸書,如《語》《孟》《中庸》《大學》 乃四方學者所共讀,因其質疑問難之際多所修改, 故其義為最精。若《易》之為書,學者未敢遽讀,故未嘗 有所修改,竊恐其間亦有文義未甚安帖處。今若攷 訂精密,亦先師之意,後學之幸也。因古書可以互見, 正當拈出。前輩攷經,此類亦多,不可失也。《幹》上覆。

《跋李秀巖易編》
高斯得

秀巖先生,近世大儒也。世徒見其所論著藏於明堂 石室,金匱玉版,遂以「良史」目之,不知先生中年以後, 窮極道奧,經術之粹,有非學士大夫所能及者。又其 天資彊敏,過絕於人,如《三禮辨》二十餘萬言,二百八 十日而成,《學易編》二百八十日而成誦,《詩訓》亦逾年 而成,考訂鄭、王、孔、賈之謬,折衷張、程、呂、朱之說,精切 的當,有功於學者為多。斯得受業於門,每念有以廣 其傳者,來守桐江,首取《詩》《易》二書刻之,與同志共。其 餘《禮》與諸書文字頗多,倘未罪去,尚當以壽梓云。淳 祐八年上巳日,門下生臨邛高斯得謹識。

《跋秦伯鎮兵部問易康節書》
魏·了翁

眾人以《易》觀易而滯于《易》,先生以《易》觀心而得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