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謂乎!

《蜀志許慈傳》:「慈字仁篤,南陽人也。師事劉熙,善鄭氏 學,治《易》。建安中,與許靖等俱自交州入蜀。」

《李譔傳》譔。父仁,字德賢,著《古文易指歸》,皆依賈、馬,異 於鄭、元,與王氏殊隔。初不見其所述,而意歸多同。 《吳志張紘傳》:「紘字子綱,廣陵人,少遊學京師,著詩賦 銘誄十餘篇。」《吳書》曰:紘入太學,事博士韓宗,治京 氏易。

《程秉傳》:「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也。逮事鄭元,後避亂 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士燮命為長史。 權聞其名儒,以禮徵。秉既到,拜太子太傅。著《周易摘》 《尚書駮》《論語弼》,凡三萬餘言。」

《呂蒙傳註江表傳》曰: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 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 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 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 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

《虞翻傳》:「翻與少府孔融書,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書 曰:『聞延陵之理樂,睹吾子之治《易》,乃知東南之美者, 非徒會稽之竹箭也。又觀象雲物,察應寒溫,原其禍 福,與神合契,可謂探賾窮通者也』。」又為《老子》《論語》《國 語訓注》,皆傳于世。《翻別傳》曰:翻初立《易》注,奏上 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天縣象而 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 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 輿令成纘述其業,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臣先考故 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書,世傳其業。至臣五 世,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祕說,於經疏闊。臣生遇 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於枹鼓之間,講論於戎馬之上, 蒙先師之說,依經立注。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 相遇,放髮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 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豈臣受命,應當知 經?所覽諸家,解不離流俗,義有不當實,輒悉改定,以 就其正。「『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聖人南面,蓋取 諸離』。斯誠天子所宜協陰陽、致麟鳳之道矣。謹正書 副上,惟不罪戾。」翻又奏曰:「經之大者,莫過於《易》。自漢 初以來,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至孝靈之際, 潁川荀諝號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說『西 南得朋,東北喪朋』,顛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歎《易》曰: 「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 作而上為章首。尢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馬融,名有俊 才,其所解釋,復不及諝。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 道。」豈不其然。若乃北海鄭元、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忠 小差元,而皆未得其門,難以示世。

《拾遺記》:呂蒙入吳,吳王勸其學業,蒙乃博覽群籍,以 《易》為宗,常在孫策座上酣醉,忽臥,於夢中誦《周易》一 部,俄而驚起,眾人皆問之,蒙曰:「向夢見伏羲周公文 王與我論世祚興亡之事,日月貞明之道,莫不窮精 極妙,未該元旨,故空誦其文耳。」眾座皆云:「呂蒙囈語 通《周易》。」

《蘇州府志》:「陸績字公紀,博學多識。孫權辟為奏曹掾, 出為鬱林太守,意在儒雅,雖有軍事,著述不廢,注《易》、 釋元皆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