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已極而變也。蓋《乾》之極變而為兌,離之極變而為震, 坤之極變而為艮,坎之極變而為巽也。坎離陰陽既 分而交生之後事也,故用生數而不用成數。兌震艮 巽,陰陽交極而變成之後事也,故用成數而不用生 數。愚故曰:「乾上坤下所以辨陰陽之分,離東坎」西,所 以著陰陽之交,兌震艮巽所以極陰陽之變,此其所 以為《易》。蓋「太極分而陰陽,陰陽分而四象,四象分而 八卦。天道左旋,地道右轉」,此皆天地造化自然而然 之理,不可加毫末人為于其間者也。天之圖具此象, 伏羲氏因而畫之。愚不過探索而發明之耳,而謂予 安排附會遷就以成其說,可乎?

《希夷先天卦圖》

或問曰:「晦庵謂先天之學,康節得于李之才挺之,挺 之得于穆修伯長,伯長得于希夷。希夷《先天圖說》曰: 『先天用九,謂乾一與坤八,震四與巽五,兌二與艮七, 離三與坎六,縱橫皆九,而其九居中也』。」希夷又自述 《龍圖序》曰:「天之垂象,的如貫珠,皆累累然如繫之于 縷也。且若《龍圖》本合,則聖人不得見其象,所以天意」 先未合,以形其象,聖人觀象以明其用。是龍圖者,天 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龍圖》之 未合也。惟五十五數。上二十五,天數也,中貫三、五、九, 外包之十五,盡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用;後形一、 六無位,又顯二十四之為用也,茲所謂「天垂象」矣。下 三十,地數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為六 形,《坤》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則一不 用,形二十四;在下則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後既合也。 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氣之本。天三幹,地 二地四,為之用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寡陽。 大矣哉!龍圖之變,岐分萬途,今略述其梗概焉。以子 之見,希夷所說,其然「否如何?」曰:「先賢謂希夷之學,知 天知地者也,後學何所容喙?然以愚見觀之,厥初天 果散其數以示聖人,則必無前後左右之次,何以謂 之圖?聖人果自合而用之,則是率己意以畫卦,又何 以謂之因?且《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此乃次第生卦之序。蓋謂卦成之初,第一為《乾》,第 二為」兌云耳,非若後天離坎,配戴九履一,而得九與 一之數也。今希夷乃以次第生卦之序為先天用數, 雖適湊著,然天地之真數而可用乎?其曰「圖之未合, 則陽去一,陰去六,陽形五,陰形六,以明五,而顯二十 四之用,以為天地。」及圖之既合,陰則天一為宗,地六 載之而用四十九;陽則天三統地二,地四「用九以幹 五行之數,四十」亦用四十九,是未合時一數也,既合 後又一數也,二十四、四十九又何足以包羅天地之 用邪?至如去一、去六而後成數,形五形六而後成用, 幾七八、九而後成象,避孤避寡而後成卦。愚恐《天然 之圖》不如是之汗漫,《易簡》之易不如是之穿鑿,故亦 未敢以其說為然也。

《問畫卦自下而上》

或問:「伏羲當初始畫卦,必自下而上,何也?」曰:「于以見 《易》者,三才生生之象也。天地間萬物之生,那件不自 下而上?雖風雲雨露猶自下而上,況他乎?」

《問畫卦橫而不豎》

或問《玉井難子》之說曰:「《河圖》之數,四方平鋪,初無橫 豎,特畫之簡編,其在左右者若豎耳。借曰圖有橫豎, 則水火兩字雖似豎畫坎離,然今一六在北,二七在 南,離坎橫而不豎,其說為不通矣。奈何?」曰:「此愚案卦 畫以覆《河圖》之象,見伏羲當初畫卦,皆因《河圖》,故先 天卦圖圓而不方。蓋《河圖》六一十五二七之象皆橫」, 三八四九在左右則豎,故今水火字猶似豎。畫坎離 以見伏羲,取《河圖》以畫八卦,皆出于自然,而無一毫 作為之意于其間耳。故愚止曰伏羲畫卦之初,今《玉 井》以文王重卦之位言之,宜其不通也。

《太極或問》

或問曰:「玉井舉晦庵之說難子云:『太極者,象數未形 而其理已具之稱。且有理而後有氣,有氣而後有象, 有象而後有數,當是時,兩儀且未有,安有所謂五與 十哉』?」朱子曰:「『虛五與十者,太極也』。此亦猶《大衍》虛一 以象太極之說,非謂五與十為太極也。子以為如何?」 曰:「『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此雖是晦庵之言,然止可」 以言《易》有太極之《易》,與濂溪之無極耳,非太極也。若 太極止具其理,則是初無一物。既無一物,則《大傳》曰: 「太極生兩儀。」不知一陰一陽之兩儀,于何處突然生 來,便分為兩世,豈有是理哉?濂溪《太極圖說》又不應 便道太極動而生陽。何則?自古及今,天地間物,未有 只具其理,空空虛虛而有可動者。其動也必是氣存 焉。氣即陰陽,特有分未分之別而已。且《易》中謂一為 太極,為道為元,五為君位,為極為中,九為老陽,六為 老陰,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九為君德之類甚多,若專 以數言,則一五九六七八,亦數而已,如上取義,皆非 也。玉井曰:當是時,兩儀且未有,安有所謂五與十哉? 是專以數說五與十,此豈明《易》者之言乎?況龍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