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始艮,《歸藏》始坤,夏商用之,皆以不變為占,故其數止 于六十四而已。文王因羑里之囚,用以卜筮,遂竄《易》 𦅸辭,更改術數,立大衍之說,開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之策,使一卦可以衍六十四卦焉,故名曰《易》。《易》者,變 也,《周易》之義,惟二氏得之。其曰「衍六十四卦,著七、八、 九、六之爻,竄《易》𦅸辭,立大衍之說,誠為確論。」又曰:「意 夏、商卦下亦各有辭,故周人並存以為占。文王贊述 包羲之卦衍蓍之數,推九、六之變以生爻,故卦爻各 繫以辭,定名曰《易》。自孔子贊文王《易》,而夏商之書廢 矣。然則名《書》以《易》,自文王始,文王以前,曰卦而已。孔 子言包羲始作八卦,不言《易》也。《周官》三《易》,其亦因文 王之《易》而併稱之乎?此猶夏商稱帝,而因周文武併 稱三王也。」愚謂《易》名始自文王之說,愚既略辨于前 矣,今又得一證,下《繫》十三卦,自黃帝堯舜氏作之下, 已有「《易》窮則變」之文,況《說卦》論伏羲因蓍求卦之法, 繼又推原伏羲六畫成卦,六位成章之由,兩以聖人 作《易》言之,至論文王與紂之事,直不過曰《易》之興而 已。曰作曰興,皆定名曰《易》,謂伏羲以來不名之曰《易》, 可乎?蓋有不待文王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變, 而後謂之《易》也。鄭氏謂「夏商以不變為占」,容或有之。 證以《洪範》占用二,曰貞,曰悔,或只用本卦內外卦為 占,亦未可知。然自舜官占已曰「卜筮,協從箕子」,又曰 「立卜筮人才」曰「筮」,則必有蓍而後可筮,不筮亦何以 得不變之卦而占之乎?是又不待文王在羑里,始立 大衍,用之以卜筮也。二氏既皆有聲于《易》,馮氏又取 之,恐《易》足以惑人,故不可無辨。若夫夏、商稱「帝」,因文 武併稱「三王」,蓋亦未之前聞也。

《既濟東西鄰為紂與文王事之疑》

孔穎達曰:「又《既濟》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 說者皆云:『西鄰謂文王,東鄰謂紂。文王之時,紂尚南 面,豈容自言己德受福勝殷,又欲抗君之國,遂言東 西相鄰而已』。」愚案:孔氏引此,以辨爻辭非文王作,若 自文王作,必不自誇,以見其作于周公也。愚則謂此 爻本不指紂與文王事,非惟文王作時無此意,周公 亦無此意。周既伐紂而取其國,又何必為是矜誇之 辭載于經乎?即卦言之,自有此象,因著其義爾。先天 八卦,離正東,坎正西,此東西鄰之義也。離為牛,為戈 兵,坎性就下,又有幽陰之義,祭祀之象,此殺牛禴祭 之象也。卦爻多發後天八卦方位,惟此一爻發先天 八卦方位甚明,毋亦周公因離下坎上之卦,有自東 徂西之象,特著「先天」之例,豈得指紂與文王事乎?先 儒求之之過,《本義》因仍未革,亦有俟于後之人也,請 得而申之。

《周公作彖象爻辭文言之疑》

陳友文《易傳精義》曰:「《十翼》,先儒皆謂夫子作,獨范諤 昌、王昭素乃謂《彖象》《爻辭》《小象》《文言》並周公作,不知 何證。」愚謂援引不明而輒易其言者,同于誕妄,不足 為惑可也。故特著之以祛其惑。

《淇水不信序卦之疑》

《淇水》云:「《十翼》皆孔子之言乎?不得而知也,然有疑焉。 《序卦》者,韓康伯雖已明非《易》之蘊,而未明所以然也。 《易》卦之序,二三相從,今《序卦》之文蓋不協矣。有義之 苟合者,有義之不合而強通者,是豈聖人之言耶?」愚 謂聖人讀《易》,超然意與《易》會而為之辭,豈常人尋行 數墨者可並論?以此疑之,非矣。韓康伯謂非《易》之蘊, 「先儒極議其失談,何容易而犯不韙耶?」李清臣字邦直號淇水

《易非全書之疑》

歐公《易序》云:「讀經解有『差若毫釐,繆以千里』之說,秦 焚書時,《易》以卜筮全然。經解所引,于今《易》無之,是未 得為全書也。」案沙隨程氏《古易章句外編》云:「漢儒引 《易》曰:『君子正其始,萬事理,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此《緯 書通卦驗》之文也。亦猶先儒引《左氏傳》為《春秋》也。」近 世儒者舉此十六字附于《坤文言》之中,曹建大謂不 然。而黃魯直引為大傳,不知何所本也。愚讀《沙隨外 編》,始知《易》為全書,而近世儒者可謂附贅縣疣矣。

黃澤易學濫觴

《明象》

《易》以明象為先,因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公之意為 主,而其機括則盡在《十翼》。作《十翼舉要》,以為《易》起于 數,因數設卦,因卦立象,因象起意,因意生辭。故孔子 曰:「《易》者象也。立象以盡意,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聖 人言《易》之為教如此,《易》不可廢象明矣。由象學失傳, 漢儒區區掇拾凡陋,不足以得聖人之意,而王輔嗣 忘象之說興。至邢和叔則遂欲忘卦棄畫,雖以近代 鉅儒繼作,理學大明,而莫能奪也。作《忘象辯》,「有一卦 之象,有一爻之象,或近取諸身,或遠取諸物,或以六 爻推,或以陰陽消長而為象者,學者猶可求也。然象 外之象,則非思慮意識所能及矣,而況于立例以求 之乎?」李鼎祚綴輯于王氏棄擲之餘,朱子發後出而 加密,丁易東繼之而愈詳,聖人立象之妙,終不可見, 作《象略》。「象學既明,則因象以得意,因意以得辭;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