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情,仁義有偶而禍福分。故聖人以建天下之位,定尊 卑之制,序陰陽之適,別剛柔之節,順之者存,逆之者 亡,得之者身安,失之者身危。故犯之以別求者,雖吉 必凶,知之以守篤者,雖窮必通。故寂」寞者德之至,恣 睢者賊之原,進往者反之初,終盡者始之根也。是以 未至不可拆也,已用不可越也。紂有天下之號,而比 鄰匹夫之類;周處小侯之細,而享於《西山》之賓。內外 之德已施,而貴賤之名未分,何也?天道未究,善惡未 淳也。是以明夫天之道者,不欲審乎人之德者,不憂 在上而不陵乎下,處卑而不犯乎貴,故「道不可逆,德 不可拂」也。是以聖人獨立無悶,大群不益,釋之而道 存,用之而不可既。由此觀之,《易》以通矣。

《答周弘正請釋乾坤二繫詔》
梁·武帝

「設卦觀象,事遠文高,作《繫》表言,辭深理奧,東魯絕編 之思,西伯幽憂之作,事逾三古,人更七聖。自商瞿稟 承,子庸傳授,篇簡湮沒,歲月遼遠,田生表菑川之譽, 梁丘擅琅琊之學,代郡范生,山陽王氏,人藏荊山之 寶,各盡元言之趣,說或去取,意有詳略,近縉紳之學, 咸有稽疑,隨答所問,已具別解,知與張譏等三百一」 十二人,須釋《乾坤文言》及《二繫》,萬幾小暇,試當討論。

《請朱异奉述制旨易義表》
簡文帝

臣聞仰觀俯察,定八卦之宗;河圖洛書,符三易之教。 譬彼影圭,居四方之中極;猶彼黃鐘,總六律之殊氣。 疑關永闢,踰弘農之洞啟;辭河既吐,邁龍門之已鑿。 臣以庸蔽,竊尚名理,鑽仰幾深,伏惟舞蹈。冒欲請侍 中右衛將軍臣异,於元圃宣猷堂奉述制旨《易義》,弘 闡聖作,垂裕蒙求,謹以表聞,伏願垂允。

《請武帝釋乾坤二繫表》
周弘正

弘正啟梁武帝「《周易疑義》五十條,又請釋乾坤二繫。」

臣聞《易》稱「立象以盡意,繫辭以盡言」,然後知聖人之 情幾可見矣。自非含微體極,盡化窮神,豈能通志成 務,探賾致遠?而宣尼比之桎梏,絕韋編於漆字;軒轅 之所聽熒,遺元珠於赤水。伏惟陛下一日萬幾,匪勞 神於瞬息;凝心妙本,常自得於天真。聖智無以隱其 幾深,明神無以淪其不測。至若爻畫之苞於六經,文 辭之窮於兩繫,名儒劇談以歷載,鴻生抵掌以終年, 莫有試遊其藩,未嘗一見其涘。自制旨降談,裁成《易》 道,析至微於秋毫,渙層冰於幽谷。臣親承音旨,職司 宣授,後進詵詵,不無傳業。但乾坤之蘊未剖,繫表之 妙莫詮,使一經深致,尚多所惑。臣不涯庸淺,輕率短 陋,謹與受業諸生清河張譏等三百一十二人,於《乾 坤》二繫,象爻未啟,伏願聽覽之閒,曲垂提訓,得使微 臣鑽仰,成其篤習,後昆好事,專門有奉。自惟多幸,懽 沐道於堯年,肄業終身,不知老之將至,天尊不聞,而 冒陳請,冰谷寘懷,罔識攸厝。

《負苓者說》
隋·王通

文中子講道于白牛之溪,程氏退省于松下,語《周易》。 薛收曰:「不及伏羲氏乎?何辭之多也。」俄而有負苓者 曰:「吾子何歎也?」收曰:「吾聞之師曰:『《易》者,道之源也。伏 羲畫卦而文王繫之,不逮省文矣,以為文王病也』。」負 苓者曰:「昔者伏羲之未畫也,三才其不立乎,四序其 不行乎,百物其不生乎,萬象其不森乎,何營營乎而」 費畫也。

《進士策問》
唐·權德輿

問: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文曰:「樂天知命故不憂,鼓天 下之動者存乎辭。」又曰:「吉人之辭寡。」寂然不動,則感 而遂通,見幾而作,乃不俟終日。豈各有所趣,幸備言 其方。至若巽之于人,為廣顙白眼,坎之于馬,為美脊 薄蹄,誠曲成以彌綸,何取象之瑣細?佇聞體要,然後 忘言。

《明經策問》
前人

問:四營成卦,三古遺文,本自《河圖》,演于羑里。而西鄰 禴祭,斯乃自多;箕子利貞,且居身後。豈理有未究,復 古失其傳;《乾》《彖》辭乃次六爻之末,「坎」加習字,有異八 純之體。《無妄》則象稱物與,《同人》則彖引卦名。或備四 德,而纔至悔亡;或無一德,而自居貞吉,訪於承學,思 以稽疑。至若康成之陰陽象數,輔嗣之人事名理,異 同優劣,亦為明徵。

《進士策問》
韓愈

問《易》之說曰:「乾健也。」今考《乾》之爻,在初者曰「潛龍勿 用」,在三者曰「夕惕若,厲,無咎」,在四者亦曰「無咎」,在上 者曰「有悔。」卦六位,一勿用,二苟得無咎,一有悔,安在 其為健乎?又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乾之四位既不 為《易》矣,坤之爻又曰:「龍戰於野」,戰之於事,其足為簡 乎?《易》,六經也,學者之所宜用心。願施其詞,陳其義焉。

《與董生言易辯》
劉禹錫

「《乾》之爻皆九而坤六,何也?」世之儒者皆曰:「吾聞諸孔 穎達云:『陽尊得兼乎陰,陰不得兼乎陽也』。」他日與董 生言及《易》,生曰:「吾聞諸畢中和云,舉老而稱也。」因舉 揲蓍變之所遇多少,以明老陰老陽之數,以明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