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策。復取《左傳》《國語》昔人之筮以為證,且曰:「余與董

生九六之義,信與理會,為不誣矣。」又於《左傳》二書參 焉,若合形影。而世人往往攘臂於其間曰:「生之名孰 與穎達著耶?而才孰與元凱賢耶?」歷載曠日,未嘗有 聞人用是說者。雖余憤然用口舌爭特貌,從者十一 二人焉。余獨悲而志之,以俟夫後覺。

《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說書》
柳宗元

見與董生論《周易》九六義,取老而變,以為畢中和承 一行僧得此說,異孔穎達疏,而以為新奇。彼畢子、董 子何膚末於學而遽云云也?都不知一行僧承韓氏、 孔氏說而果以為新奇,不亦可笑矣哉!韓氏注《乾》之 策二百一十有六,曰《乾》,一爻三十有六策,則是取其 過揲四分而九也。《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曰《坤》,一爻 二十四策,則是取其過揲四分而六也。孔穎達等作 《正義論》云:「九六有二義,其一者曰陽得兼陰,陰不得 兼陽。其二者曰老陽數九,老陰數六。二者皆變,用《周 易》以變者占。」鄭元注《易》,亦稱「以變者占,故云九六也。 所以老陽九,老陰六者,九過揲得老陽,六過揲得老 陰,此具在《正義乾》篇中。」周簡子之說亦若此,而又詳 備,何畢子、董子之不視其書,而妄以口承之也?君子 之學,將有以異也,必先究窮其書,究窮而不得焉,乃 可以立而正也。今二子尚未能讀韓氏注、孔氏《正義》, 是見其道聽途說者,又何能知所謂《易》者哉?足下取 二家言觀之,則見畢子、董子膚末於學而遽云云也。 足下所為書,非元凱兼三《易》者則諾。若曰「孰與穎達 著,則此說乃穎達說也,非一行僧、畢子、董子能有焉 者也。無乃即其謬而承之者與?觀足下出入筮數,攷 校《左氏》,今之世罕有如足下求《易》之悉者。然務先窮 昔人書,有不可者而後革之,則大善。謹之勿遽。」宗元 白。

《天行健賦》
翟楚賢

大哉乾元,神不可測。其內也剛,其外也直。直所以保 合太和,剛所以運行不息。故王者奉之而垂化,君子 體之而進德者也。原夫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名。用 九以則,得一而清。名也者,純陽之經;形也者,太無之 精。語其動兮,孰知其動?語其行兮,孰知其行?得不詳 其所由,稽其所以。歷土圭以窮妙,因渾儀而探理。左 出右沒不行,則何以變三辰之度;上騰下降不動,則 何以為萬物之始?履柔兮居常,配坤兮秉陽。笠也誰 覆?弓也誰張?四德雖具,未足以擬議;十翼雖廣,未足 以披攘。微乎哉,得于幽者道;盛乎哉,得于道者王。綿 綿若存,戶樞不蠹。較之則火井易滅,當之則金柅難 固。恃剛靡失,既兼柔克之資;用壯罔虧,亦取《易》知之 故。是以為君為首,為金為冰。杳冥兮不慮乎盈縮,寂 寥兮何有于騫崩。喻彼成形,是顯飛龍之象;方其致 遠,因推良馬之能。且夫天也者陽,乾也者健。窺之于 裡,則其象歷歷;瞻之于表則其容慁慁。不言非涉于 可名,不拔方知乎善運。大道非物,豈容媧后之功;小 說惑人,何傷秦宓之論。

《乾坤為天地賦》
陸肱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以乾為天,以坤為地。于乾則資 始群品,在坤乃資生萬物。「乾」為奇矣,以三而契彼天 經;「坤」蓋偶焉,以六而昭乎地緯。嘗仰以觀其氣,俯以 察其區,豈非乾者陽也,「坤」者陰乎?于陽乃天之德,于 陰乃地之符,亦猶陽與剛偶,陰與柔俱,于剛乃天之 儀,于柔乃地之樞。況乃取諸物以非真,取諸身而非 據。是則取之上而彖象咸立,取之下而吉凶斯著。元 亨之道,配柔克以同歸;光大之名,與沉潛而俱去。于 《乾》則易知可察,至健斯全。其運也直,其息也專。為君 而長,為首而先,為馬以居要,為男而體元。大矣哉!確 然示《易》,若天之父萬物焉。于《坤》則簡能可立,至順為 理。其闢也震,其翕也止。為臣于主,為腹于己為牛以 當用,為女而資始。至矣哉!隤然示簡,若地之母萬物 矣。故能酌此生植,通諸鬼神,究其情于《大壯》,播其義 于《家人》。否以知屈,泰以知伸。授以《復》而其心見,考之 《咸》而其感陳。亦何異分彼混茫,清為天而濁為地。定 其律呂,宮曰「君」而商曰「臣。」既生而太極為初,並用而 三才斯取。彼策也;三百六十,此數也。五十有五,所以 準此。知道采之立言,列之而其象顯,演之而其卦繁。 蓋動靜之二體,總牢籠之眾門,斯可謂明覆載之德, 識化育之功。故曰:「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 坤。

《八卦賦》
敬括

太古之氣,是生兩儀。浩然無測,淵乎勿為。雖混沌之 已判,尚冥蒙而未知。既不辨其兩偶,孰能察其三奇? 爰有皇聖,其惟伏羲。索四營之妙理,究三才之大規。 乃畫八卦,以窮萬象。神可以測來,知可以藏往。辨庶 品於奇功,握群形于指掌。使六位之恆存,乃百王之 是仰。故「《乾》』以至健,《坤》以利貞。含千變之象,類萬物之 情,起潛龍以設位,立牝馬而開名,為大《易》之門戶,極 天下之至精。離以象日,巽以為風,既明照於天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