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乾卦「元亨利貞」,文王之辭,在占法只是二事,云占得 此純陽之卦者,「大亨以正也」,「大亨」言其吉,然所利者 必須是正,此為之戒辭也。《文言》方解作「四德。」然觀《傳》 之言,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吉凶與民同患」,「觀變于陰 陽以生蓍」等語,則知《易》本為卜筮而作,古人淳樸,不 似後世機智,事事理會得,于事既不能無疑,即須來 占,方知吉凶。聖人就上為之戒,便是開物成務之道。 若不以卜筮言之,則開物成務,何所措?動則觀其變 而玩其占,極數知來之謂占。此即是《易》之用,使人占 決於《易》,便是聖人家至戶到以教之也。

廖德明問:「讀《易》貴知時。今觀爻辭,皆是隨時取義。然 非聖人見識超絕,盡得義理之正,則所謂『隨時取義』, 安得不差?」先生曰:「古人作《易》,只是為卜筮。今說《易》者, 乃是硬去安排。聖人隨時取義,只事到面前,審驗箇 是非,難為如此安排下也。」

先生論《易》云:「《易》本是卜筮之書,若人卜得此爻,便要 人玩此一爻之義。如『利貞』,只是正者便利,不正者便 不利,不曾說道利不貞者。人若能見得道理十分分 明,則亦不須更卜。如舜之命禹曰:『官占惟先蔽志,昆 命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 卜不習吉。其,猶將也。言雖未卜,而吾志已是先定,詢 謀已是僉同,鬼神亦必將依之,龜筮亦必須協從之。 所以謂『卜不習吉』者,蓋習,重也』。這箇道理已是斷然 見得如此,必是吉了,便自不用卜;若卜,則是重矣。」 魏丙問「元亨利貞」之說。先生曰:「《易繫》云:『夫《易》開物成 務,冒天下之道』。蓋上古之時,民淳俗樸,風氣未開,于 天下事全未知識,故聖人立龜以與之」卜,作《易》以與 之筮,使之趨利避害,以成天下之事,故曰「開物成務。」 然伏羲之卦爻也難理會,故文王從而為之辭,然于 其間又卻無非教人之意。如曰「元亨利貞」,則雖大亨, 然亦利為正。如不貞,雖有大亨之卦,亦不可用。如曰 「潛龍勿用」,則陽氣在下,故教人以「勿用童蒙」,則又教 人以須是童蒙,而求賢益于人,方吉。凡言吉,則不如 是,便有箇凶在那裏;凡言不好,則莫如是,然後有箇 好在那裏。他只是不曾說出耳。物,只是人物,務只是 事務;冒,只是罩得天下許多道理在裏。自今觀之,也 是如何出得他箇!

先生曰:「《易》中言『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吉;無其德 而得是占者卻是反說。如『《南蒯》得黃裳元吉』,疑吉矣, 而蒯果敗者,蓋卦辭明言『黃裳則元吉,無『黃裳之德 則不吉也。又如適所說『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占者有 直方大之德,則習而無不利。占無此德,即雖習而不 利也。如奢侈之人,而德恭儉,則吉』之占,明不恭儉者』』」, 是占為不吉也。他皆放此。如此看,自然意思活。 《易》之為書,本為卜筮而作,然其義理精微,廣大悉備, 不可以一法論。蓋有此理即有此象,有此象即有此 數,各隨問者意所感通,如「利涉大川」,或是渡江,而推 類旁通,則各隨其事。

《易》本為卜筮設,如曰「利涉大川」,是利于行舟也;「利有 攸往」,是利于啟行也。《易》之書大率如此。後世儒者鄙 卜筮之說,以為不足言,而所見太卑者,又泥于此而 不通,故曰「《易》難讀之書也。」不若且就《大學》做工夫,然 後循次讀《論》《孟》《中庸》,庶幾切己有益也。

「《易》本卜筮之書,而其畫卦《繫辭》,分別吉凶,皆有自然 之理。讀者須熟考之,不可只如此想象贊歎。若可,只 如此統說便了,則夫子何用絕韋編而滅漆簡耶? 《易》本卜筮之書,後人以為止於卜筮,至王弼用老莊 解,後人便只以為理,而不以為卜筮,亦非。想當初伏 羲畫卦之時,只是陽為吉,陰為凶,無文字,某不敢說。」 竊意如此,後文王為之作《彖辭》,周公為之作《爻辭》,孔 子為之作《十翼》,皆解當初之意。今人不看卦爻而看 《繫辭》,是猶不看《刑統》之序例也,安能曉?今人須以卜 筮之書看之方得,不然不可看《易》。

《論程傳》

《易》之為書,更歷三聖,而制作不同。若包犧氏之象,文 王之辭,皆依卜筮之為教,而其法則異。至于孔子之 贊,則一以義理為教,而不專于卜筮也。是豈其故相 反哉?俗之淳漓既異,故其所以為教為法者,不得不 異,而道則未嘗不同也。然自秦漢以來,考象辭者,泥 于術數,而不得其弘通簡易之法;談義理者,淪于空 寂,而不適乎仁義中正之歸;求其因時立教,以承三 聖,不同于法而同于道者,則惟伊川先生程氏之書 而已。後之君子,誠能日取其一卦若一爻者,熟復而 深玩之,如己有疑,將決于筮,而得之者,虛心端意,推 之于事,而反之于身,以求其所以處此之實,則于吉 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將無所求而不得。邇之 事父、遠之事君、亦無處而不當矣。

伊川先生晚年所見甚實,更無一句懸空說底語。今 觀《易傳》可見,何嘗有一句不著實!

伊川晚年文字如《易傳》,直是盛得水住。

程子高弟尹公嘗謂:《易傳》乃夫子自著,欲知其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