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筆精,竦侯藩之瞻戴;懋乃非常之績。屬我中興之朝,

恭惟皇帝陛下,識際道真,行高世表。垂衣裳而致治, 蓋取乾坤;廣視聽以御圖,一似堯、禹。故此躬行之至, 見乎心畫之間;教兼被于臣鄰,賜不殊乎中外。祕書 深刻,已參淳化之《孝經》;方國咸頌,遠陋漢光之手札。 臣叨分符竹,獲觀寶奎。八法難如,徒驚端勁遒偉之 狀;一圻所治,願布精微疏通之風。

《進小易傳劄子》
沈該

臣不揆妄意,於《易》三十餘年矣,智識闇淺,見聞寡陋, 豈足以窺精微之義?竊嘗謂《易》有四象,六、七、八、九是 也,而六爻止用九、六。所謂爻也者,言乎其變者也。自 王弼而下,未嘗以變體釋爻辭。近世之言變體者,復 失爻象之正。臣輒以臆說為《易》小傳,既以正體發明 爻象之旨,又以變體擬議變卦之意,每卦別為一論, 其詳見於序,為六卷,十二冊。欲繕寫上進,以備乙夜 之覽。深懼荒疏,上瀆聖聰,未敢便行投進。取《進止》。

《記御筆獎諭後》
前人

臣竊惟《易》之為書,所以順性命之理,知變化之道,極 深研幾,以通天下之志,而成天下之務者也。其設卦 觀象,備自然之法;其變動不居,藏不測之神。聖人以 此範圍天地,曲成萬物,君子以此窮理盡性,以至於 命,百姓日用而不知,何莫由此道也?臣妄意於此,三 十餘年矣,智識闇淺,見聞寡陋,豈足以測精微之義? 臣不揆,輒以臆說為《小易傳》,既以正體發明爻象之 本旨,又以變體擬議變動之微意,時有得於象數之 外,諸儒之所未及者。每卦別為一論,自為一家之說, 藏之私室,未嘗敢以示人。臣自備位幸司,日侍清光。 恭聞萬幾之暇,玩意於《易》,尤深探其賾。臣是以敢齋 戒卜日,繕寫以進。進呈之日,面奉玉音,謂六經惟《易》 與《麟經》,先聖所作言皆出於自然,其旨深遠,在學者 所得如何耳。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 知」,況《易》更三聖而後成,包萬象而悉備。卿所進書,深 契朕懷。臣退切歎仰,方負瀆尊之懼,忽奉宸翰,曲賜 獎諭。褒寵之辭,有浮於實。仰惟皇帝陛下聖學高妙, 深造本源,凡神心之「所經緯,與舉而措諸事業,無不 與太極合德,準天地而侔造化。顧臣曲學,有愧先儒, 何足以仰當聖意?且蒙察其愚衷,勉以陳力輔佐,敢 不益勵孤忠,盡其所學,以上副陛下獎勉之意,使臣 得奉以周旋,密贊無為之化,將見垂裳之治與堯、舜 比隆,而臣復得以此退樂於丘園,此臣之志也。」紹興 二十「八年歲次戊寅六月,特進、尚書左僕射、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兼提領編修玉牒所、吳興郡 開國公、食邑三千九百戶、食實封一千七百戶臣沈 該拜手稽首謹記。」

《繳進御筆獎諭石刻劄子》
前人

臣伏蒙聖慈以臣投進《易小傳》,特隆御筆獎諭。臣迂 疏末學,遭遇聖明,遂得顯行於世,不至湮沒,此人臣 之極寵,儒者之至榮也。臣謹以所賜御筆,刊之堅珉, 拜手稽首為之記,以自託於不朽。裝背成軸繳進,伏 乞睿覽。

《中書省送到朱元昇三易備遺照劄》

家鉉翁

中書省送到朝請郎、新除直祕閣兩浙東路提案刑 獄公事家鉉翁狀:「鉉翁竊惟義理之學,託象數而傳 者也。昔河南程氏倡道於洛,時則邵雍發經世不傳 之妙;新安朱氏講學武夷時則蔡元定明圖書未發 之旨。今其遺編皆在,而世之學者,知讀程、朱之書,而 不知窮邵、蔡之學,象數之傳無傳焉。幸而有一人事 此為事,學此為學,蓋千百而一二者也。」而沈滯下僚, 堙厄冗役,無以自振拔於當世,適仕於鉉翁之部內。 是用忘分出位,具以名聞。竊見承節郎、差處州龍泉、 遂昌、慶元縣、建寧府松溪、政和縣巡檢朱元昇,苦心 舊學,篤志遺經,獨探象數之傳,自悟羲皇之蘊,著《中 天歸藏書》數萬言,為圖數十,以述其所自得之學。其 說謂:「伏羲《易》,先天學也;黃帝《易》,中天學也。乾南坤北, 離東坎西,震艮、巽、兌,奠於四隅而為八卦。八其八而 為六十四卦者,先天《易》也。十日十二子納而為六十 甲者,中天《易》也。中天自先天來者也。其名雖異,其理 則一。於是以中天六十甲,配先天六十四卦,而六十 甲之序與先天六十」四卦之序,自然脗合,不爽錙銖。 以是知黃帝作六十甲,所以發先天六十四卦不盡 之義,載陰陽五行之功用,被之天下萬世者,「中天《歸 藏易》」也。孔子於商道而取坤乾,所取者商之《歸藏》,而 中天之《易》,於是乎在。商易名《歸藏》,而黃帝亦以《歸藏》 為氏。商《易》用《歸藏》,而商之諸君,皆以甲、丙、辛、壬為號, 以見《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與先天六十四 卦並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歸藏易》自漢初已亡,元 昇述其意而為此書。以自然之數,納自然之音,符自 然之象,縱施橫設,無一不合,皆元昇所自悟者也。至 於邵氏之經世、蔡氏之圖書與近代諸儒象數之學, 皆能洞究其義,為之折衷。其用功甚勤,其「探討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