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5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難乎?」文中子笑曰:「有是夫。終日乾乾,可也;視之不 臧,我思不遠。」

《問易》篇:劉炫問《易》。文中子曰:「聖人於《易》,沒身而已,況 吾儕乎?」炫曰:「吾談之於朝,無我敵者。」文中子不答,退 謂門人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魏徵曰:「聖人有憂乎﹖?」《文中子》曰:「天下皆憂,吾獨得不 憂乎?」《問疑》曰:「天下皆疑,吾獨不疑乎?」徵退,《文中子》謂 董常曰:「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

文中子在蒲,聞遼東之敗,謂薛收曰:「城復於隍矣。」 文中子曰:「《易》聖人之動也,於是乎用以乘時矣。故夫 卦者,智之鄉也,動之序也;元亨利正,運行不匱者,智 之功也。」

文中子贊《易》,至《序卦》曰「大哉,時之相生也,達者可與 幾矣。」至《雜卦》曰「旁行而不流,守者可與存義矣。」 《述史篇》文中子贊《易》,至于《革》,歎曰:「可矣,其孰能為此 哉?」至《初九》曰:「吾當之矣,又安行乎?」

薛收問一卦六爻之義。文中子曰: 「卦也者,著天下之 時也。爻也者,傚天下之動也。趨時有六動焉,吉凶悔 吝,所以不同也。」收曰:「敢問六爻之義﹖。」曰:「六者非他也, 三才之道,誰能過乎?」

文中子赴洛,道于沔池,主人不授館,有飢色,坐荊棘 間,贊《易》不輟也。謂門人曰:「久矣,吾將輟也,而竟未獲。 今也,而通大困,困而不憂,窮而不懾,通能之,斯學之 力也。」主人聞之,召舍具餐焉。

《魏相篇》:贊《易》至《觀卦》曰:「可以盡神矣。」

薛收問《易》。文中子曰:「天地之中非他也,人也。」收退而 歎曰:「乃今知人事,修天地之理,得矣。」

贊《易》至「山附於地」,《剝》曰:「固其所也,將安之乎?是以君 子思以下人。」

駱賓王《上裴侍郎書》:「《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 義在乎象,非書無以達其微;辭隱乎情,非言無以鍳 其旨』。」

《筆記》,王弼注《易》,直發胸臆,不如鄭元等師承有來也。 或曰:何以得立為一家予曰:「弼棄《易象》互體,專附《小 象》,衍成其文,是以諸儒不能訾退之。今講《易》者已讀 弼註訖,至《小象》則更無可敷衍矣。」劉齊善言《易說》曰: 「六十四卦本之乾坤,及諸卦中皆有乾坤象意。孔子 敘『乾為玉為金,坤為牛為輿之類,本釋他卦所引,非』」 徒言也,弼不可云「得意忘象,得象忘言。」

《聞見後錄》王弼注:「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以為沾 濡之形也。蓋弼不知古易,「形」作刑,「渥」作剭,剭音屋。故 《新唐書》元載贊「用刑剭」,亦《周禮》「剭誅」云。

伊川之學,以誠敬為本。其傳「震驚百里,不喪匕鬯」,曰: 「動之大者莫如雷,故以雷言之。『震驚百里』,其威遠也。 人之致其誠敬,莫如祭祀。匕以載鼎,實升於俎,鬯以 灌地而降神。方其酌灌以求神,薦牡而祈享,盡其誠 敬之心,雖雷震之威,不能使之懼而失守也,故云『不 喪匕鬯』。夫臨大震懼,能安而不自失者,惟誠敬而已。」 《誠敬》最善,予故表出之。

伊川《說納約自牖》曰:「約所以盡結其君之道也。自牖, 因其明也。牖所以通內外之象也。人臣以忠信善道 結於君心,必自其所明處,乃能入也。人心有所蔽,有 所通,所蔽者,闇處也,所通者,明處也。就其明處而告 之,則易也。自古能諫其君,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張 子房之於漢是也。高祖以戚姬故,將易太子,是其所」 蔽也,言而不察。何四老人者,高祖素知其賢而重之, 此其不蔽之明心,故因其所明而及其事,則悟之如 反掌。且四老人之力,孰與子房、周昌、叔孫通﹖?然不從 彼而從此者,就其蔽與就其明之異耳。且不論《易》之 義當否,於理則善矣,故表出之。

古《易》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繫辭》五,《說卦》六,《序卦》 七,《雜卦》八,其次第不相雜也。先儒謂費直專以《彖》《象》 《文言》參解《易》爻,今入《彖》《象》《文言》於卦下者,自費氏始。 孔穎達又謂:王輔嗣之意,象本釋經,宜相附近,分爻 之象,故各附當卦。蓋古《易》已亂於費氏,又亂於王氏 也。予家藏大父康節手寫《百源易》,實古《易》也。《百源》在 蘇門山下,康節讀《易》之地,舊祕閣亦有本。

程伊川說:「黃裳元吉,婦居尊位,女媧氏、武氏是也。」非 常之變,不可言也,故有黃裳元吉之戒。如武氏之變, 固也。女媧不見於書,果有煉石補天之事,亦非變也。 不言漢呂氏,獨非變耶?蘇仲虎則曰:「伊川在元祐時 以罷逐,故為此說,以詆垂箔之政。」予不敢以為然。 予官中祕時,陳瑩中諸子出瑩中《答楊中立辨伊川 不》「論先天之學」,書因以予舊見伊川從弟穎,出伊川 之書盈軸,必勉以熟讀王介甫《易說》云云。跋下方士 為伊川之學者曰:吾師《易》學,何王氏足言?譁然不服, 欲我擊也。欲更與之辨,則舊謄穎所出伊川之書亡 矣。近守眉山,有程生者,出伊川貽其外大父金堂謝 君書,在晚謫涪陵時,猶勉以學《易》,當自王介甫也。錄 之,將示前日以不信遇我者。頤啟。前月末,吳齋郎送 到書信,急遞中奉報,計半月方達。冬寒,遠想動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