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偃引「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谷永》引「記功忘過宜為君」,《王商傳》引「以左道事君者誅」,《楊賜》引「天子見恠則修德」,《說苑》引「前車覆後車」,《戒墨子》引「國無三年之食非其國」,《淮南子》引「掩雉不得更順其風,上言者常,下言者權」,《戰國策》引魏任章「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貨殖傳》引「農不出則乏食,工不出」則乏用,商不出則三寶絕。《說文》引朕實不明以《伯父書正義》引《月令》云:「三日粵朏。」《張衡集》引「乃命少皞清」,皆曰:「《周書》今文有無其語者,豈在逸篇乎?」書多駁辭,宜孔子所不取。抑戰國之士私相綴續,託周為名,孔子亦未必見也。唐大衍曆議曰:「七十二候,原于周公時訓。《月令》雖頗有增益,然先後之次則同。」《謚法》,即此書第五十四篇也。若《周史記》之名,太史公謂孔子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又謂周太史伯陽讀《史記》,孔子讀《史記》,至楚復陳。又曰:「《史記》獨藏周室」,而說《公羊》者,以為孔子制《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薛氏曰:「先王之制,諸侯無史,外史掌四方之志,而職于太史。」止齋陳氏曰:「古者諸侯無私史,有邦國之志,小史掌之,而藏周室。魯人所謂『周人御書』」,晉人所謂「辛有之二子董之」,于是有《董史》是也。秦宓曰:「《書》非《史記周圖》,仲尼不采。」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

《議奏》四十二篇。宣帝時《石渠論》。韋昭曰:「閣名也,於 此論書。」

論《石渠》者,歐陽地,餘林尊、周堪,張山拊、《假倉》。

河出圖,雒出《書》。

成王之末,《河圖》尚在。邵子曰:「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朱文公曰:「《河圖》與《易》之天一至地十者,合而載天地五十有五之數,《易》之所自出也。《洛書》與《洪範》之初一至次九者,合而具九疇之數,《洪範》之所自出也。世傳一至九數者為《河圖》,一至十數者為《洛書》,正是反而置之。」注:朱震、張行成皆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震本劉牧,行成本邵子。鶴山魏氏曰:「戴九履一之圖,其象圓,五行生成之圖,其象方。是九圓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為圖,十為書乎?朱子雖力攻劉氏,而猶曰:「《易》《範》之數相表裡」,為可疑。又曰:「安知圖之不為書,書之不為圖?」是朱子尚有疑于此也。

《大戴禮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語。鄭氏注云。注:按:《北史大戴禮》乃後魏盧辯注,今本云「鄭氏注」,誤也。

「法龜文」 ,則漢人固以九數為《洛書》矣。蘇氏曰:「《河圖》《洛書》著于《易》,見于《論語》,今學者或疑焉。山川出圖書,有時而然,魏晉之間,張掖出石圖,文字粲然,時無聖人,莫識其意爾。」

孔子篹焉,上斷于堯,下訖于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 其作意。

《書序》古文本自為一篇,在百篇之後。劉歆曰:「孔子修《易》序《書》。」 朱文公曰:「《書小序》非孔子作,或頗與《經》不合。」 《序》云:「《書序》,序所以為作者之意,未嘗以為孔子所作。至劉歆、班固始以為孔子所作。」 五峰胡氏曰:「《康誥》蓋武王命康叔之辭,不得不捨《書序》而從《經》史。」 林氏曰:「《序》乃歷代史官相傳,以為書之總目,猶《詩》之有《小序》」 也。吳氏曰:「《先序》者,孔子之序,猶《詩》之大序也。《再序》者,當時之序,猶《詩》之小序也。」

《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

注「師古曰:《家語》孔騰藏《尚書》《孝經》《論語》于夫子舊堂壁中。《漢紀尹敏傳》云『孔鮒所藏』。」 二說不同。《決疑》曰:「《隋志》云『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其末孫惠所藏之書,皆古文也。《史通》亦以為孔惠所藏,則又非師古所引二人者矣』。」

《酒誥》脫簡一。

揚子曰:「昔之說《書》者,序以百,而《酒誥》之篇俄空焉。今亡夫。」 伏生大傳《酒誥》曰:「王曰封,唯曰若圭璧。」 其脫簡之文與。

文字異者,七百有餘。

歐陽、夏侯之學不傳,無所攷,以《古文》攷之。呂大防得《古文》於宋敏求、毛欽臣。如《嬴》內:國語放勛,中。伯。酓絲:史記乃擭。周禮注《大》。《卨》。《南》「偽揖五瑞,楙遷傳納。」《木泲》可,厥棐惟甾,盟豬夏秋瑤。內戛服服,田力嗇,思曰睿畏用《六極》。漢書𣳻,《咎繇》「平。」《東》作「剛而。」五品不愻:畎澮距川,若丹朱奡。《三苗鳥獸》一作《髦》。一作以記之,草木蔪苞。咨譒告,惟箘《輅枯》。《山雝州》坶野相時。民若顛木之有。《枿》。一作我興受其。《西伯戡》。「使百工敻求得之。」傅巖至于媰婦。上不「于《凶德》。」我之不無有作。曰:《圛》圛者色澤光明曰「貞。」缺二字夏氏之民。《叨》有疾不悆,焯見三有俊,心在受德,忞王三宿,三祭三。《粊誓》。猗無他技,大命不?一人冕執《鈗,維》《有稽》。《惟其》𢾖丹雘𢧵𢧵,善誦言璪火。《米旁逑孱》功教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