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君子見為君子,小人見為小人,殊塗同歸,寂然不動, 此聖人之作《易》所以舉君子禦小人,約以存博,寡以 治眾,是謂「神德行」也。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陽一君而二民,此君子之道;陰二君而一民,此小人之道。皆本於陰陽,不期然而然者,神也。《繫辭》云:「陰陽不測之謂神。」

「德行常簡易」者,無他道也。滔滔天下,通乎神而已矣。

此所以「神無方、《易》無中」 之謂也。

「至剛」,非常道也;《至柔》,非常道也。

「道在剛柔間」 ,則動靜不失中矣。

動靜亦然。至動必多憂,至靜必多疑,不憂不疑,其惟 有常乎!至常忘機,至寧忘樂,斯動靜之中也。

中常也

聖人有六動,動不失乎時中。

卦六爻,日「六時。」 人動乎其中,靜乎其中,不可過,不可不及,故曰「時中」 也。

中也者,《易》之六用,動靜之適也;

《書》之皇極,《禮》之中庸,氣之太一,人之泰寧,皆動靜有常之謂也。《易》道無不包,《詩》《書》《禮》《樂》俱在其中矣。

非「知至至之」,安能適其中哉。

「可以至則至之」 ,是中也。《乾卦》曰:「知至至之」 ,可與幾也。

知至則知幾,知幾則知動。

幾者動之微

知動則知神,

知幾其神乎

知神則知靜矣。

神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是歸於靜也。《老子》曰:「萬物芸芸,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此義合也。

《神義》
第十

張彝問曰:「何謂神?」子曰:「神也者,《易》之靈也。靈應冥契, 不思而得,強名曰神,猶言神靈肹蠁,靈應無跡者也。 日月之明在乎天,而所明在地也。」

若空中無物,不見明也。明及於地,則物顯其光也。

《易》之神在乎道,而所神在人也。故曰:「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又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聖人以「《神道》設教」 ,

神無方,道無跡,人無至。

「無方」 見《繫辭》,「無跡」 見《老子》,「無至」 見《文中子》,其幾一也。

斯可以議《易》矣。張彝曰:「然則天地至神,必待人而存 乎?」

《彝》,言「天地自有神,何存於體?滔滔一也。」

《雜義》
第十一

六爻相雜,惟其時物也。君子用時,小人用物,《易》道備 矣。

「相雜」 ,謂君子小人同乎一卦。「用時」 者,謂適時之變,則用無不利。「用物」 者,謂物物適情,雖微時必變;天地萬物,賢愚雖殊,而無出《易》者矣,故曰「備。」

《屯》六變而《比》,《比》六變而《同人》,《同人》六變而《蠱》,《蠱》六變 而《剝》,《剝》六變而《大過》,《大過》六變而《遯》,《遯》六變而《睽》,《睽》 六變而《夬》,《夬》六變而《井》,《井》六變而《漸》,《漸》六變而《兌》,《兌》 六變而《既濟》終焉。

今《易》並至,未濟終焉,而關氏此則以《既濟》為終者,蓋未濟者,入《屯》之首也。天地不交,坎離不接,是未濟也。天地始交,雲雷相遇,然後有屯也。文王仲尼,終之以《未濟》者,時可知矣。然「終焉」 二字,疑非仲尼之辭,蓋後人傳寫之誤也。夫既者,盡也,盡濟則終焉,此義為得也。「六六而變」 未詳。

天地之氣,相摩而鳴,相擊而形。

凡鳴者,皆氣相摩擊也。形,謂形於外也。

人之動者,鳴乎言,形乎文,得其道則吉,失其理則凶。 言成文曰辭,故曰:「辨吉凶者存乎辭。」

「《爻》有險易」 ,辭各言其所之也。

「乾坤」以卦之主也。六卦用則乾坤何為乎?

八卦其致用惟六耳

故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六官用,我無為矣。

此解「堯舜取諸《乾坤》。」

《小過》一時之用也;《大過》一世之用也。

此所以明分大小之義也。若「杵臼」 者,一時之用而已,穀不長在臼也,棟梁為一世所居,不可撓也。

《豫》者,備也。物備不憂乎用,事備不憂乎理,不憂則樂 可知也,故豫,樂也。

「人事」 猶知則能理也。

《屯》,「萬物生也」,物生無不屯者也。

「動物胎卵,植物勾屈」 ,其物初生時,無不屯難也。

事成無不由難者也。

「不艱難而成」 ,成者非功也,蓋已成而人不知其理也。

《需》,須也。人之所需,莫大乎飲食,故「需養也。」

飲食人之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