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弗克違,既驗詢謀之協。」陳伯康制曰:「詢於僉言,蔽自 朕志」,無非用《大禹謨》。此一段中語,此類甚多,不敢盡 舉。唐人作韋見素相制曰:「爾惟不矜,朕志先定。」此兩 全句,皆禹事。本朝蘇軾草《賜范純仁詔》亦曰:「蔽自朕 志。」賜文彥博詔亦曰:「朕命不再,至於歷試諸難。」蓋堯 命舜事,軾於呂大防、胡宗愈詔,屢用「歷試」二字,然臣 不敢援此為例,恐未是《命龜》的證。國初趙普拜相制 曰:「詢於元龜,歷選群后。」又有甚的切者。唐元和中,裴 度《拜相制》曰:「人具爾瞻,天方賚予。昆命元龜,爰立,作 相云云。古人舉事無大小,未嘗不命龜,如《洪範》《周禮》 《左傳》皆可考也。今思乃以董賢冊文,允執其中為比, 以聖上同之漢哀云云。凡臣所陳,事理甚明,所有已 降相麻,即不合貼改。」繼得旨:「陳晦援證明白,無罪可 待。倪思輕侮朝廷,肆言誣罔,可特降兩官。」其後文節 作辨析一狀甚詳。又專作一書曰《昆命元龜說》,備載 始末。然一時公論,多以文節出位而言,近於忿激,而 陳之。論辨雖詳,終不若不用之為佳也。

王柏書疑九卷

按柏自序聖人之經最古者莫如書而最難讀者亦莫如書以二帝三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孰有加於書者奈何伏生之口授科斗之變更孰能保其無誤

此書之所以難讀也。朱子於諸經莫不探其淵源,發 其簡要,疏瀹其湮塞而貫通之,縷析其錯揉而紬繹 之,無復遺恨。獨於《春秋》不敢著一字書,止解《典》《謨》三 篇而已,後又有《金縢》《召誥》《洛誥說》及《考定武成》,凡四 篇。予嘗多年得觀《典》《謨》手筆,密行細書,東圈西補,蓋 非一日之所更定,其用力精勤如此。學者猶恨不見 其全書,孰知《書》之果不可得而全解也。朱子嘗謂眉 山蘇氏《書說》善得其文勢。或謂失之簡曰:「如是亦可 矣。」謂金陵王氏獨不解《洛誥》,猶能于此而不穿鑿,亦 稱之也。又嘗問:東萊先生於書有不可解者否?曰:「亦 無可缺。」二年復見,乃曰:「誠如所喻,是亦難說者。」至於 朱子教門人,則俾之先讀其易曉,而姑後其贅訛,此 固不得已之詞,甚矣,《書》之難讀也!今九峰蔡氏祖述 朱子之遺規,斟酌群言而斷以義理,洗滌支離,而一 於簡潔,如今古文之當考,固已甚明矣。《大序》之可疑, 今己甚晰矣。帝王之詞,與史氏之詞參錯乎其中,今 亦可辨;有害理傷道者,又辭而闢之;有考訂平易者, 亦引而進之。如天文地理之精覈,歲月先後之審定, 用工勤苦,久已成編,後學可謂大幸。然疑闕文之難, 朱子曰「未詳。」曰「脫簡」者,固自若也。分章絕句之難,朱 子不肯句讀者亦未能盡通也。況讀書至拙,如予者 豈能遽豁然於中哉?諸儒之所能解,予固幸因得而 通之;所不能通,雖諸儒極融化之妙,支綴傅會,屈曲 將迎,然亦終未能盡明也。在昔先儒篤厚信古,以為 觀《書》不可以脫簡疑經。如此,則經盡可疑,先王之《經》 無復存者。後生為學,所當確守先儒之訓,何敢疑先 王經也?不幸秦火既焰,後世不得見先王全經也。惟 其不全,固不可得而不疑。所疑者,非疑先王之《經》也, 疑伏生口傳之經也。讀書者往往因於訓詁,而不暇 思經文之大體。間有疑者,又深避改經之嫌,寧曲說 以求通,而不敢輕議以求是。夫聖人之《書》,萬世之大 訓也,與日月並明,與天地始終,不惟不當疑,亦本無 可疑。後學非喪心,孰敢?號于眾曰:「吾欲改聖人之經, 然伏生女子之口傳,孰不知其訛舛?聖人之經不改, 伏生之言,亦不可正乎?」糾「其繆而刊其贅,訂其雜而 合其離,或庶幾乎得復聖人之舊」,此有識者之不容 自已。漢、唐諸儒,智不足而守有餘,泥古護短,堅不可 開。逮至本朝,二三大儒方敢折衷以理,間有刪改,譏 議喧豗,猶數十年而後定。今訓註多已詳明,而猶可 略也。惟錯簡繁多,極問玩索,若稍加轉移,以復大體, 不動斤斧,以鑿元氣,不可強通者乃缺之,是亦先儒 凡論之所詳也。元氣苟正,則訓詁不待費詞,可以益 簡而益明矣。愚不自揆,因成《書疑》九卷,凡五十篇,《正 文考異》八篇,藏之家塾,以備探討。嗚呼!歐陽公曰:「經, 非一世之書也,傳之謬,非一人之失也,刊正補輯,非 一人之能也,使學者各極其所見,而明者擇焉以俟 聖人之復生也。」予深有感於斯言云。

陳文蔚尚書類編十三卷

按文蔚進類編表臣文蔚言七月十五日伏準本州送到七月五日尚書省劄子取索臣所著尚書類編者臣一介庸愚識見膚淺不自揆度妄意纂輯得罪

「聖門,方竊自訟。豈謂聖朝不棄涓埃,兼收並取,下及 纖微。」臣文蔚惶懼惶懼,頓首頓首。臣竊聞帝王出治, 稽古為先;聖哲貽謀,修身是急。必探賾於精微之地, 乃收功於土苴之餘。自昔講求,具有本末。伏惟皇帝 陛下英資天縱,聖敬日躋。道得堯、禹、湯、文之傳,書究 虞、夏、商、周之蘊。微言奧旨,默契於宸衷;大義宏綱,悉 關於天理。非如經生學士,窮年既日,苦志疲精,溺情 傳注之間,玩意篇章之末。蓋將以彌淪天地,酬酢古 今,罔非帝學之淵源,豈但雲章之黼黻。然且下採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