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釋之傳也。二五事至福極皆然,九章皆當析大禹 之《經》、箕子之《傳》,支分節解,脈絡貫通,而八政五紀同 傳,五福六極亦然。其文則因三先生所定,各摭所長 以正之,初非敢自出於臆見,以取謬妄僭踰之罪也。 意者《竹簡》每行十三字,今詳其字數甚嚴,不空一字, 其脫簡偶因文義斷處而差入,今疏於每節之上。於 是作圖以明五行之配,《集註》以著九章之旨,然亦不 敢自是藏之家塾,時出而質之同志云。

按:一中又序延平芹西徐氏道泰著《河洛本始,集》先 儒之說,定九數為《河圖》,十數為《洛書》,以正《啟蒙》之誤。 其言曰:「《河圖》《洛書》皆出於上世,伏羲則之以造《易》,因 《河圖》對待之位而畫先天八卦,因《洛書》流行之位而 畫後天八卦,大禹復則之以作範。以《河圖》九數為體, 敘九疇之綱;以《洛書》十數為用,敘九疇之目。其敘九」 功,則以《河圖》「五行水火金木土逆剋」之序為六府;其 治水別州,則以《洛書》「水木火土金順生」之序畫九州。 其說具載本始之書一中。嘗為之挍正,而《啟蒙》之疑 積有年,一旦渙然冰釋,且與甬東王太古氏所著《易 說問答》之書若合符契。蓋以天下之理無不同,所以 合也。嘗謂圖書之疑,因漢儒《洛書》止以作範一言之 誤,而啟千載之惑。越上韓明善先生性深以此言為 然。今因《洪範》定正之文,取芹西之說而為之釋,壹皆 萃先儒之論以摭其所長,而合《禹經》箕傳之旨,俾可 行於天下。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極,為先聖繼 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初非區區之臆說也。

按貢師泰序伏羲觀馬圖而畫卦神禹因龜書而敘疇至我夫子繫易乃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則圖書似皆為畫卦出而敘疇若無與焉此千載之下

辨議紛紜,雖更周、邵、程、朱諸大儒之論,猶莫知所適 從也。況《九疇》之傳錯出乎五,皇極之下,蔡氏著書竟 莫之正,是學者不能無惑焉。會稽胡一中深有得王、 文、吳三先生之說,摭其所長而訂正之,分經別傳,以 傳附經,自成一書,名之曰《定正洪範》,然後義理明白, 脈絡貫通,而神禹敘疇之義,粲然如指諸掌。夫龜書 馬圖,自周、邵、程、朱固未嘗易置其名。今胡君直以圓 九為圖,方十為書,而畫卦者兼取之以分先後天,其 卓然有見者哉!雖然,聖神有作,動與天合,使龜龍不 出於河、洛,則卦固畫,疇固敘也。感麟而作《春秋》,觀兔 而知《易》象,變通交互,理無不在,非深於道者,其孰能 與於斯。

按陳顯跋書經秦火而後出於孔氏之壁藏與伏生之所口授故或舛訛相承由漢以來未有更定之者會稽胡公允文獨因王文吳三先生所訂之旨更復

詳為定正。《洪範》一編,其用心可謂詳且密矣。竊嘗論 之:「九數之列,天之所錫也,至理寓焉。九疇之目,禹之 所敘也,辭以發其理焉,繹而廣之,箕子之所推也,致 詳以究其義焉。序而辭者,經也;繹以詳之者,傳也。史 臣列之,始必不紊,而編簡錯亂,不能無舛。允文定而 正之,非獨使學者易於觀覽,而於聖賢之旨無復遺」 憾,允文蓋有功於《洪範》者矣。公之令子溫,字尊道,襲 藏惟久,不敢失墜。今刻之三山郡庠,是亦善繼人之 志可嘉也。請僕識其後,謹書以歸之。若夫以九為圖, 以十為書,則劉牧氏之說,允文宗之,其必有所見矣。 他日請從尊道示其要領,庶相與懋明之。

謝章洪範衍義 卷

按吳師道後序洪範一書有大禹之言有箕子之言自為紀傳其文甚明而傳注者昧焉孔氏以初一曰五行止威用六極為禹所第敘而不及其餘中又頗

有錯簡,先儒或是正一二而未究,故讀者不能無疑。 謝氏章作《衍義》,考圖數之錯綜而推極其變,萃經說 之精要而發明其道,可謂用志於此矣。但其開端之 說,引《禹謨》九功即為九疇,謂範為箕子所自陳,因九 功而演者。其言曰:「六府繼以三事,五行繼以五事,九 功繼以戒休董威,九疇繼以嚮用五福,威用六極。禹」 列穀於金、木、水、火、土之次。箕子則專言五行,而以「稼 穡歸之甘。」「『三事衍為五事,正德衍為三德,五事八政 無非利用厚生之本,五紀庶事,莫非五行之順逆。」至 其次序或有差互,則若《易》先後天之不同。其言灼有 明證,若合符契。夫以二篇相望於簡冊之間,數千百 年,習而不察,謝氏獨舉以為說,亦異矣,竊有疑焉。神 龜負文,禹則之,而敘以為疇。若五行五事,蓋已次第 而定。每疇之下,又條陳其目,若一曰水,二曰火之類, 皆禹本文。自水曰潤下而降,乃箕子釋經而為傳。餘 疇皆然,惟八政一疇獨缺爾。且《禹謨》曰「功』,《洪範》曰疇」, 二字未嘗互見。謨陳德政教養之事,範著天道人為 之蘊,範之體段,固大於謨。彼所云功者,指其成績而 言,可言順而不可言逆,可言吉而不可言凶,若六極 者,亦可以言功乎?「戒休」「董威」義,主勸督九功之事。曰 休曰威,雖與「作福」、「作威」類,此指君之得為而福極,蓋 有君所不得為而多係於天者矣。使謝氏而曰「禹因 九數,故功亦以九名,而事亦出於範」,互相發則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