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法令,以定國是,而正風俗,為卿大夫之宗。然後可以

世世垂拱仰成。雖有中主輔弱而不至于亂。故曰:「孺 子來相宅,其大惇典。」商獻民亂,為四方新辟,作《周恭 先》。予旦以多才,越御事,篤前人,成烈答其師,作《周孚》 先國之所恃者,法與人也。《詩》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 刑。」故周公以謂惇典而用賢,可以定國。後之言恭者 必稽焉。傅說有言:「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今 不師古,後不師今。」故周公以謂「我當與卿大夫士篤 前人成烈,以答眾心。」則後之言信者必師焉。夫以成 王之賢,周公之聖,其所以為後世先「者,不過於恭與 信而已。《詩》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 恪』。」閔馬父曰:「古之稱恭者,曰自古,曰在昔,曰先民,其 嚴如是。愚以自知恭之大者。蓋堯之允恭,孔子之溫 恭,非獨恭世子之恭、楚共王之恭也。成王以是為后 世先也,不亦宜乎!『大有上吉,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 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又曰:「自古皆有死,民無 信不立。」信之為德也,重于兵而急于食,周公以是為 後世先也,不亦宜乎。

《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前人

毫末之木,有合抱之資,濫觴之水有稽天之勢,不可 謂無是理也。理固有是,而物未必然,此眾人之所以 不信也。子思有言:「君子之道,始於夫婦之所能;其至 也,雖聖人有不能。」故《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之 能為堯、舜,歷千載而無有。故孟子之言,世未必信也。 眾人以跡求之,故未必信;君子以理推之,故知其有 必然者矣。孔子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而《書》曰:「惟聖 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此二言者,古今所不能一, 而學者之所深疑也。請試論之:濫觴可以稽天,東海 可以桑田,理有或然者,此狂聖念否之說也;江湖不 可以徒涉,尺水不可以舟行,事有必然者,此愚智必 然之辨也。夫言各有當也,達者不以失一害一,此之 謂也。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使太甲粗可以不亂 者,伊尹不廢也。至于廢,則其狂也審矣,然卒于為商 宗。周公曰:「茲四人迪哲。」蓋太甲與文王均焉。明星,開 元之治,至于刑措,與夫三代何遠?林甫之專,祿山之 亂,民在塗炭,豈特狂者而已哉?繇此觀之,聖狂之相 去,殆不容髮矣。

《庶言同則繹》
前人

《書》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虞之為言度也,出 納之際,庶言之所在也,必得我師。言失,言有同異,則 聽者有所考。言其利也,必有為利之道,言其害也,必 有致害之理。反復論辨,廷議而眾決之,長者必伸,短 者必屈焉,真者必遂,偽者必窒焉。故邪正之相攻,是 非之相稽,非君子之所患者,庶言同而已。考同者莫 若繹,古者謂紬繹,紬繹者,必求其端,究其所終。《說命》 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 非道。」《君陳》之所謂繹,即《說命》之所謂求也。孫寶有言: 「周公大聖,召公大賢,猶不相說。著于經典,兩不相損。」 晉王導輔政,每與客言,舉坐稱善,而王述責之曰:「人 非堯舜,安得每事盡善?」導亦斂衽謝之。「古之君子,其 畏同也如此,同而不繹,其患有不可勝言者矣。」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前人

天下之事,古略而今詳;天下之官,古寡而今眾。聖人 非有意於其間,勢則然也。火化之始,燔黍捭豚以為 靡矣。至周而醯醢之屬百二十甕。棟宇之始,茅茨采 椽以為泰矣。至周,九尺之室,山節藻梲。聖人隨世而 為之節文,豈得已哉?《周書》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 商官倍,亦克用乂。」聖人不以官之眾寡論治亂者,以 為治亂在德,而不在官之眾寡也。《禮》曰:「夏后氏官五 十,商二百,周三百。」官與《周官》異,學者蓋不取焉。夫唐 虞建官百,簡之至也。夏后氏安能減半而辦此?理之 必不然也。孔安國曰:「禹、湯建官二百,不及唐虞之清 要」,榮古而陋今,學者之病也。自夏商觀之,則以官百 為清要;自唐虞而上,雲鳥紀官之世而觀之,則官百 為陋矣。夫豈然哉?愚聞之叔向曰:昔先王議事以制, 不為刑辟,故子產鑄《刑書》,而叔向非之。夫子產之刑 書,末世之先務也,然且得罪于叔向,是以知先王之 法簡矣。先王任人而不任法,勞于擇人而佚于任使, 故法可以簡;法可以簡,故官可以省。古人有言:「省官 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至矣。

《道有升降政繇俗革》
前人

武王克商,武庚祿父不誅矣,而列為諸侯。周公相成 王,武庚祿父叛,殷之頑民相率為亂,不誅也,而遷之 洛邑。武王周公其可謂至德也已矣。曰:「群飲,汝勿佚, 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商之工臣,乃湎于酒,勿庸 殺之,姑惟教之。非至德能如是乎?是以商之臣子心 服而日化。至康王之世,三十餘年矣,世變風移,士君 子出焉。故命畢公曰:「道有升降,政繇俗革。不臧厥臧, 民罔攸勸。」始則遷其頑者而教之,終則擇其善者而 用之。用之于商人也,可謂無負矣。夫道何常之有,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