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而毛氏之學寢亡矣。昔人謂序非一人之言,或出 於國史之采錄,或出於講師之傳授,雖其舛誤不類, 間亦有之,而要之古《序》不可盡廢,信哉言矣!世之經 生宗法朱《傳》,以博科試,於古之注疏,不復過目,寧非 闕典乎哉?予幼肄習是經,既而涉獵諸說,觀呂東萊 氏《讀詩記》而善之,其立訓《纂言》,兼總古注,而毛氏之 說始存。又觀朱克升《疏義》而善之,其發明朱《傳》之旨 為詳且盡。予乃合集是書,日以玩焉。以《序說》《錄》冠各 《詩》之前,次錄朱氏所定《傳》《序》,次錄《經》文,次則雜采毛 《說》、鄭《箋》、孔《疏》。其微言緒論,可廣見聞者,雖未協厥中, 亦詮次不廢。乃若《疏》義符合訓詁,其標識「賦興」,比諸 體尢號詳明,可裨朱《傳》。遂牽連采掇,一得之愚,偶契 於衷,則於篇末書附,以備遺亡。蓋所以助博物洽聞, 而非以鉤奇獵異;所以羽翼朱氏,而非以牴牾先儒 也。會萃成帙,名曰《輯說。錄》置家塾,庸便觀覽。且思就 正有道,蘄於朝夕吟詠之時或有得夫溫柔敦厚之 教,庶幾孔子所謂可「興可觀、可群、可怨」之旨,亦可以 弗畔矣夫。

<a name="va42">.陸垹詩傳存疑 陸垹詩傳存疑一卷

【按垹《自序】》:「《毛詩注釋》簡古,鄭氏雖以《禮》說《詩》,於人情或不通,及多改字之弊,然亦有可以裨毛氏之未及者。至孔穎達《疏》出,而二家之說遂明。程伊川與歐蘇。」

諸公又為發其理趣,詩益煥然。李迂仲集諸家為之 辨而去取之。南軒、東萊止集諸家可取者,視李氏為 徑,而東萊之《詩記》獨行。岷隱戴氏遂為《續詩記》,建昌 殷氏又用《詩記》之法為《集傳》,華谷嚴氏又用其法為 《詩輯》,諸家之要多在焉。雪山王公質、夾漈鄭公樵始 皆去《序》而言《詩》,與諸家之說不同。晦庵先生因鄭氏 之說,盡去美刺,探求古始,其說頗驚俗,雖東萊不能 無疑焉。夫《詩》非《序》莫知其所自作,去之千載之下,欲 一旦盡去古昔相傳之說,別求其說於茫冥之中,誠 亦難矣。然其指《甫田》《大田》諸篇為治世之音,成王不 敢康之,成王為周成王,則其說的有根據,且發理精 到,措辭簡潔,讀之使人瞭然,孰有加於晦庵之《詩傳》 者哉?學者當以是為主。至其改易古說,間有意未能 遽曉者,則以諸家參之,庶乎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