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敦厚則一】而已矣。今諸生既親承先生之善訓,其尚

於先生所以為身教者近取則焉。不然,苟徒讀先生 之書,固非先生之志矣。隆慶庚午序

袁仁毛詩或問二卷

【按仁自序】朱元晦於詩盡去孔門序說而以意自為之解盲人摸象豈不揣其一端然而去象遠矣余讀詩不廢序說亦不純主序說會之以神逆之以志反

之性,情之微,窺之美,刺之表,其求之而未得也,若魚 鉤。及矍然有得也,不知我之為古人,古人之為我 也,舉其所服膺者,設為《或問》以發之焉。

陳第毛詩古音考 卷

【按第自序】夫詩以聲教也取其可歌可詠可長言嗟嘆至手舞足蹈而不自知以感竦其興觀群怨事父事君之心且將從容以紬繹夫鳥獸草木之名義斯

「其所以為詩也。若其意深長而其韻不諧,則文而已 矣。」故士人篇章,必有音節,田野俚曲亦各諧聲,豈以 古人之詩而獨無韻乎?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 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讀古之作, 不免乖刺而不入,於是悉委之,豈其然哉?愚少受 詩家庭,竊常留心於此。晚年獨居海上,惟取三百篇 日夕讀之,雖不能手舞足蹈,契古人之意,然可欣、可 喜、可戚、可悲之懷,一於讀詩洩之。又懼子姪之學詩 不知古音也,於是稍為考據,列本證、旁證兩條。本證 者,詩自相證也;旁證者,采之他書也。二者俱無,則宛 轉以審其音,參錯以諧其韻,無非欲便於歌詠,可長 言、可嗟嘆而已矣。蓋為今之詩,古韻可不用也;讀古 之詩,《古韻》可不察乎?嗟夫!古今一意,古今一聲,以吾 之意而逆古人之意,其理不遠也。患在是今非古,執 字泥音,則支離日甚,孔子所刪,幾於不可讀矣。愚也 聞見寡陋,考究未詳,姑藉之以請正明達君子。

【按焦竑序】詩必有韻夫人而知之乃以今韻讀古詩有不合輒歸之於習而不察所從來久矣吳才老楊用修著書始一及之猶未斷然盡以為古韻也余

少讀書,每深疑之。迨見卷軸寖多,彼此互證,因知古 韻自與今異,而以為葉者謬耳。故《筆乘》中間論及此, 不謂季立俯與余同也。甲辰歲,季立過余曰:「子言古 詩無葉音,千載篤論,如人之難信何?」遂作《古音考》一 書,取詩之同韻者臚列之為本證,又取《老》《易》《太元》《騷 賦》《參同》《急就》《古詩謟》之類臚列之為旁韻。會讀者不 「待其畢,將啞然失笑之不暇,而古意可明也。」噫!季立 之用心,可謂勤矣。韻之於經,所關若淺。然古韻不明, 至使詩不可讀,詩不可讀,而「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 之教或幾於廢,此不可謂之細事也。乃寥寥千古,至 季立始有歸一之論,而其功可勝道哉!世有通經學 古之士,必以此為津筏,而簡陋自安者,乃至以「好異」 目君,則不學之過矣。

朱謀㙔詩故十卷==【按:謀㙔《自序】》:「說《詩》者,毛、韓、齊、魯互異,非一傳一說可」==

得而概也愚者膠其師授竊竊然自以為知詩其用 且隘矣予之說非敢盡詩之用也將以通夫毛韓 齊魯之固也蓋自束髮誦詩迄今五十餘年所見諸 家義疏率多牽於舊說其於比興之際微辭妙旨往 往鬱而未章嘗為詩故一卷傳之吳中好事者頗采 用其言然後知予說之不大乖刺亦有當於人心矣 爰以暇日研究物理會通訓詁集其神明而酌其得 失三百五篇篇各為之說次為十卷仍名之曰詩故 非告往知來亦頗發先儒之未發矣若夫進於溫柔 敦厚之教止於不愚之地達乎可興可怨之情以極 乎詩之能事則三百五篇具在能言詩者自得之奚 俟是哉

【按黃汝亨序】:「仲尼述《六經》,刪《詩》以垂不朽,子夏親承其訓,故《小序》得者什九。毛、韓、魯、齊遞為之說,各有師承。而考亭訓注大略,於《雅》《頌》多合,於《國風》多離,如執。」

放鄭聲一語而鄭衛之詩概從淫邪不知夫聲之非 詩也鬱儀說詩大都原本小序按文武周公以來春 秋左國之事而次第其世考其習俗論其人而以意 通之集諸家之成無失作者至意孟軻氏曰以意逆 志是為得之又曰誦其詩論其世此真善說詩者吾 今見鬱儀氏矣

薛志學「《毛詩傳旨》一貫 卷。」

【按何三畏《序】》:「《詩》蓋三千篇矣,此孔子未刪《詩》以前詩也。刪之後得三百五篇,皆以合《韶》《武》之音,而詩乃隸於經焉。《詩》蓋有《魯詩》《齊詩》《韓詩》《毛詩》諸家之學矣。」此

朱子未傳《詩》以前詩也,傳之後,凡數萬餘言皆以黜, 而《詩傳》乃隸於學官焉。國家明經取士,士業一經者, 輒令取衷,傳注必句釋而字解之,此雖訓詁之家,而 亦足以發明聖經之宗旨。匪是則談理無所與陳,發 義無所與展,而甚則離經畔聖,其害不可勝言矣。薛 子希之,少負才名,長為士望,凡百家諸子之籍,靡所 不窺,而獨於《詩傳》,討論加詳焉。其言曰:「風、雅、《頌》三經 之章,章各有體;賦、比、興三緯之義,義各有宜。」閭閻里